红楼梦: 读书笔记——从林黛玉到茶花女
<small>时间:2011-02-12 23:55 来源:未知 作者:<strong>不读书的书生</strong> </small>
天下文学网邀您欣赏 :<strong>《红楼梦》读书笔记——从林黛玉到茶花女</strong>
1】
我决定寻找一个新的视角来作为这篇文字的起点。
但想来想去,不免还是回到迅翁的那句老话上,&ldquo;自<u>红楼梦</u>一出来,所有的写法全打破了。&rdquo;其实,这话还是有些不确切的。如果真要有什么&ldquo;打破&rdquo; 的写法,似乎可以在《金瓶梅》里去找,而《金瓶梅》所善用的那种客观的叙述,似乎还可以从《水浒传》的字里行间寻出一些&ldquo;究竟&rdquo;来。或许,迅翁的话不尽于 此,因为《<u>红楼梦</u>》里确实有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但经作者有意无意地涂抹开来,不仅仅是将腐朽化为神奇了,而神奇的也就更加神奇了。
就如《红楼梦》谈女人,《金瓶梅》也谈女人,两书的作者却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如是之说,如果说《金瓶梅》的女人是世俗的、社会化的,那大观园的 女子则囊括了我们一生中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激,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却意外地发现,那些消失殆尽或者是在等待中慢慢消失的东西,在无限的怆怀下让我们学会了 珍惜并善待余生。
2】
林黛玉再这里确实承载了作者太多关于美的东西。虽然她&ldquo;孤芳自许,目无下尘&rdquo;,有时还时不时地使使小性子发发脾气什么的。而作者似乎怕我们陷 入另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又特地以一妙玉作为陪衬。而同样不间容于世,黛玉却是用诗词间以血泪来妆点自己原本柔弱的生命,&ldquo;莫怨东风当自嗟&rdquo;,她的&ldquo;自 嗟&rdquo;岂是仅仅感叹自己零离的身世?她慨叹的是人类在面对着造物主那一次次抗争而最终消逝的命运。于是落花影里,将瓣瓣花红用&ldquo;锦囊&rdquo;装了起来,即使是&ldquo;落 花流水两无情&rdquo;,也要在流逝中坚持自己的&ldquo;不妥协&rdquo;和孤高的&ldquo;艳骨&rdquo;。这和那个用古董妆点自己门面的妙玉是完全两样的,而妙玉徒然从一个笼子走向另一个笼 子,虽然有一粒澈然的心,到底为汹涌的暗夜所吞没。
而一切似乎只有纠缠着,别无它途。如果仅仅只是活着的话。
所以喜欢宝钗的时候,我顿觉自己有些老了。而我最后到底不能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树上,以&ldquo;云水&rdquo;、&ldquo;风涛&rdquo;作伴,天天仰以&ldquo;松实&rdquo;了。何况这 松实也有完结的时候,未免还是要下树来取,但我仍然还是要在心中保留这样的一个愿望,无非是在现实的挣扎中,能感觉到一些心的&ldquo;释然&rdquo;罢了。同样,我觉得 &ldquo;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rdquo;那两句诗,仅仅是宝姐姐想&ldquo;有所为&rdquo;而已。更多的时候,她似乎不那么想?
人,在尘世中匆匆走了一遭,应该要&ldquo;有所为&rdquo;。在其余的时间里我们也就欣赏到了凤姐的才干,探春的果敢等等,而偌大的贾府里,到底还是漆黑成 一团糟的人居多。而在这样的漆黑里,也仅仅只有昏然,勃然,颓然,兴趣盎然,故作超然,道貌岸然等等。即使是在被青春染绿的大观园里,而那飘满落花的水, 流到外面,也就和外面的水流归一出。而水的来路也仿佛人的来路,修大观园的时候,还得照样去挪了那个&ldquo;连屋里平头平脸都不放过&rdquo;的赦老爷的花木,以及珍大 爷的东西。就是一时间里&ldquo;诸景备&rdquo;的大观园,也&ldquo;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rdquo;呢!随着十二钗的风流云散,大观园也就繁华难再,甚至于古里古 怪起来。而最后,一切还是&ldquo;无&rdquo;,唱着&ldquo;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hellip;&hellip;&rdquo;的人,依然不知所往。
而这一切,只留下了记忆。
而这记忆,却又是极不真实的东西,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偏离,渐渐失真起来。同时,也掺杂着别人的记忆,或在别人的记忆里兀自涂抹着 自己的记忆。林兰香里那个&ldquo;五院之地,化为白地,尔后借盲词瞎话传播,亦以不久消歇&rdquo;的结局,每每想起,不由让人叹惋,那亦是无可奈何的事啊!当记忆都无 从追寻无从依傍的时候,而我们又身在何处呢?作者是深深明白&ldquo;无立足境,方为干净&rdquo;的道理,他到底也只能和着他的记忆孤零零地朽腐在某块不知名姓的地底, 而那些一时间里打着什么&ldquo;真梦&rdquo;、&ldquo;探佚&rdquo;、&ldquo;破解&rdquo;等旗号的诸公,&ldquo;为芹辛苦&rdquo;之余,很像是占了一点小小的便宜似的。但后来呢,&ldquo;桃红又是一年春&rdquo;, &ldquo;枉与他人作笑谈&rdquo;了。
但我还是有些想不明白,妙玉经常念叨的那两句诗里,其中的&ldquo;土馒头&rdquo;,一生吃一个固然饱,而这一个,是为了埋葬,还是为了记起呢?
&ldquo;如花美眷&rdquo;,就是红颜临水时短暂的一瞬。所以,&ldquo;人生百二光阴,飞短流长&rdquo;,只要,还能够怒放怒放怒放怒放&hellip;&hellip;
3】
《红楼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它像极了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有着或多或少的遗憾,但每句话,每个人,每个画面都那么纤毫毕现。就算是书中的人儿黯淡了,也能从我们的心中逼出那结成硬痂或正在融化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比一去不再来的青春更值得我们怅惘呢?如果我们还能有所觉得的话。
这让我们有时很矛盾。是回望往事,还是瞩目将来呢?然而往事不可追,将来不可期。而仅仅立足于现在,也会因为突兀的明天而短暂地成为过往,知 道我们一步步踏着过往而成为过往的尘埃,一切又恢复原样。而作者更清醒地知道预示着人类的将来是什么了,从诸景不再的大观园我们似乎知道,人性最终决定了 自己的毁灭。而在那一场翻卷纷飞的大雪迟迟不曾来到的时候,他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许多青春美丽的闪光,有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活着。
记得以前颇是纳闷,那个&ldquo;一看见女儿就清爽&rdquo;的贾宝玉,一颗珠子为什么要固执地分出三样来?当时还认为是他个人的小小私心作怪:觉得自己比那 些&ldquo;须眉浊物&rdquo;更要高贵,一想着大观园那些粉红黛翠长大,出嫁,恨不得这个世界马上停止运转,长久地把她们留在身边才好。现在有些懂了,最珍贵的,有时候 就仅仅那么一次。就是一颗珠子,他也要&ldquo;她们&rdquo;明白自己的珍贵。
这些东西,也独独地只有《红楼梦》里有。以后的小说,有袭其博雅者,有仿其言语者;有感其纯情者,有流入狎邪者;有慕其才子佳人者,有学其表哥表妹者;有&ldquo;痛其颓败,匡以时俗&rdquo;者,有&ldquo;以意逆之,自谓得之&rdquo;者&hellip;&hellip;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4】
清朝有个叫尹湛纳希的蒙古人,对于《红楼梦》似乎比当今某些老作家更来劲一些。对于他那部余下些皮毛的《梦红楼梦》,我倒是很有兴趣。至于另外的《一层楼》和《泣红亭》,略略翻过,总有些&ldquo;画虎不成&rdquo;的感觉。
而他的那部《梦红楼梦》,据一些看过的朋友说,&ldquo;把天真的少男少女對性的探索,寫得自然而坦率。&rdquo;他的骨子里到底是汹涌着草原儿女更为酣畅的血液,我很想看那样的一部书,而不是像有些竟流入《金瓶梅》的恶趣,&ldquo;亲达达&rdquo;总是叫个没完。
在《红楼梦》的所有续作者中,大多应该是出自于好心,想把那个圆画的更圆一些。以为自己喜欢花好月圆,白日飞升什么的,就认为他人一定能够喜 欢。想到林妹妹死去,恨不得让她马上活过来,活不过来就预先在来生的帐单上先勾下一笔;而宝玉呢,还是不要出家的为好,若是出家了也得蓄蓄头发,几番兰因 絮果,依然尽享齐人之福。这种想法很是源远流长,就是现在在一些人的梦里,即使是宝玉做了乞丐,也有连乞丐也预想不到的艳福,总之得让他活下去。而这些想 法,则是因为太在意身边那些大好宝贝的缘故。但有时或许竟不能有,却能够想,有时竟把别人的据为己有,弄到后来,自己仿佛就是浩瀚宇宙中最为&ldquo;别样&rdquo;最为 &ldquo;夺目&rdquo;的一颗,不朽得一塌糊涂了。
看来,所有的续《红楼梦》,也都是&ldquo;反《红楼梦》&rdquo;的。
5】
在另一部立志要反《红楼梦》的《儿女英雄传》里,更为有趣的是,通过安公子、张金凤、十三妹小便时的情形,来展示各人的身份脾性。《红楼梦》 里的宝玉也仅仅是用湘云用过的洗脸水洗脸,或是扭成一股糖似的吃向女孩子的嘴上要胭脂吃。在这里那个刚刚用手绞干自己的尿裤子的安公子,在十三妹她们小便 后没倒掉的盆里又开始洗起手来,并且还说:&ldquo;不怕,水不凉,这是我刚才擦脸的,还温和呢!&rdquo;在此,清人点评说:&ldquo;道在尿溺。&rdquo;
不管十三妹怎样&ldquo;哗啦啦,锵啷啷撒将起来&rdquo;,还是要回到作者属意她的&ldquo;闺阁世界&rdquo;中,开始酸酸地掉起文来。是很让人意想不到的。这样的一手,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一种特色,而那部书里,比较绘声绘色的,也就是那位舅奶奶。
因为这到底是作者耳闻目详的人。
而那些所谓的&ldquo;才子佳人&rdquo;,到底和作者本身并无多大关系,不过就是夜半咯着腰疼的春梦,一到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作大官的作大官,享高寿的 享高寿,而这孩子到后来也作上了大官,&ldquo;子子孙孙无穷尽焉&hellip;&hellip;&rdquo;,作者也因此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最后到底还是因为这梦要醒的缘故,还得如文康辈守着破屋 老妻过日子,这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活法。
由此看来,虽然也有&ldquo;卖油郎独占花魁&rdquo;那样令人想入非非的题目,而《三言》、《二拍》里的人生活就有盐有味了许多。因为他们有着生命的力。
《蜃楼志》的苏笑官,倒是很高兴自己就那么简简单单地活着。
和《歧路灯》里的浪荡子相比,苏笑官更接近于&ldquo;宝玉&rdquo;一样的人物。而他和宝玉确实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一样的年纪,一样的宅院,一样的有着表姐 表妹,一样的有女人缘并且同情爱惜女人。而侥幸的是,他不曾像宝玉那样对&ldquo;流年偷换&rdquo;以及对沉沉黑夜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在灵魂深处反复煎熬最终徒劳。他 很简单也很坦率,知道眼前的就是幸福,把&ldquo;意淫&rdquo;独独地还给。
所以,他是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
在巴金先生的《家》以及&ldquo;后表哥表妹时代&rdquo;的那些小说里,这样的&ldquo;快乐&rdquo;竟越发地失去了踪迹。而琼瑶阿姨那些&ldquo;浓的化不开&rdquo;的哭哭啼啼里,也仅仅只能用&ldquo;高八度&rdquo;来撑撑场面了。
6】
&ldquo;腐秀才!要何,便如何耳,狂探何为?&rdquo;(《荷花三娘子》)
&ldquo;妾年二十,犹处子也,狂将不堪&hellip;&hellip;&rdquo;(《林四娘》)
很奇怪的是,却出自于一个《聊斋》。我很是嘉许荷花三娘子接下来的那句话:&ldquo;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rdquo;《诗经》 里怎么写的来着呢,&ldquo;轻轻慢慢别着忙,别动围裙别鲁莽,别惹狗儿叫汪汪。&rdquo; 反而觉得宗相若所谓的,&ldquo;野田草露中,乃山村牧猪奴所为,我不习惯。以卿丽质,即私约亦当自重,何至屑屑如此?&rdquo;不但酸腐,而且虚伪。
而&ldquo;黄金屋&rdquo;、&ldquo;千钟粟&rdquo;、&ldquo;颜如玉&rdquo;又何尝不是古代仕子一生的梦呢?这位在&ldquo;仕途经济&rdquo;上&ldquo;踉跄&rdquo;了半辈子的蒲老先生,住的还是两件茅草屋,吃的还是玉米面窝窝头,失望愤懑之余,这时便偏偏显出&ldquo;画上美人&rdquo;的好处来。
难怪《聊斋》里的书生大多都那么可怜,且酸且腐就不必说它了,到底是为士绅社会暗然拒绝的失意者,也只能远遁借&ldquo;荒郊古庙&rdquo;安身。而在月圆风清之际,那万斛愁肠一并绞翻了五味瓶,随着酸味儿一丝丝往外漾了。便有些狐仙花妖,借着泠泠的清风,以慰寂寥,略释衷怀了。
《聊斋》里的精灵大多都那么可爱,就是能给失意人以希望,寂寥人以怀抱,穷途人以道路了。它们在夜的世界里出没,好像是占据了整个黑夜,一并 成为梦的主宰。而所有耽于穷途失意的人,也像极了一个个贪玩的孩子,拘谨中不免狂浪起来,心里杂着的一些罪恶的甚或是虐待的快感,都像知堂老人所说的 &ldquo;流氓鬼&rdquo;,都现出原形。虽然这梦的黑色羽翼下面,也许也会隐有不可知的危险。但梦一时间里所有瑰丽的奇想,比起现实中那个漆黑巴污的&ldquo;非人间&rdquo;,是要温 暖的许多。
7】
记得以前读过一本叫做《痴婆子传》的书,很是佩服了那个作者一阵子,倒不是他的文言文比当前某些老作家半文半白的文字好,而是真实地写出了一 个女人的觉醒和沉沦,虽然颇有些人欲的沉滓,但在描写一个女人的性觉醒上,却足够那么弗洛伊德。记得还有一本叫做《醉春风》的书,同样也有些特别,除了女 主人公最后像潘金莲那样狂荡地死去,其它的似乎是一点都记不起来了。
说起女人,常常想起的词语就是&ldquo;祸水&rdquo;或者&ldquo;薄命&rdquo;,古来的美女生前不说,死后也常常得不到安宁,成为后人常常谈起的噱头和话柄,如果想法再 阴暗一些,未免是自己不曾被&ldquo;祸&rdquo;过的缘故。《野叟曝言》里倒是狠狠地给颠覆了一把,看到那个天生异禀无所不能的文素臣一不小心也就成为女人采补的对象, 这未必是出自于作者的本心,但实在是&ldquo;有一利必有一弊&rdquo;,让人哭笑不得。
还是想倒回去说说《水浒》这部书,在男性心理主宰的社会里,而作者也很干脆地将女人简简单单地分成&ldquo;荡妇&rdquo;、&ldquo;泼妇&rdquo;、&ldquo;贞妇&rdquo;。如果&ldquo;卿本 佳人&rdquo;的扈三娘嫁给同是英雄的林冲,倒是可以略略地圆圆我们心中的那个梦。而作者倒是狠狠地让我们失望了一把,这也不怪他,那时不是还流行什么&ldquo;巧妇多伴 拙夫眠&rdquo;这样的话吧。不过也给《残水浒》和当前热载的《贼三国》,留下一些可乘之机。而我有时竟不由地暗自迷惑起来,或许这《水浒》毕竟还是很&ldquo;写实&rdquo;的 缘故。
而后小说里的女性形象似乎很难逃出这个套路。所以刘安的老婆是用来下酒的,貂婵是用来祭冷艳锯的,琵琶山的妖精是用来打杀的,白娘子是用来镇 压的&hellip;&hellip;就是女人的一个&ldquo;自尽&rdquo;,有人也偏偏作出许多文章,也得有个&ldquo;污&rdquo;或&ldquo;不曾污&rdquo;的缘故。若是&ldquo;污&rdquo;了,不光是立不了牌坊,又得添上一些细细捻着胡 髭的&ldquo;惜哉,惜哉&rdquo;了!
8】
《女仙外史》是一部很奇怪的书。月宫仙子下凡立劫,终究是不曾轻轻舍去了那块白璧,难道是作者心中果真怀有一个圣洁的月亮?这有些难说。《金 云翘》倒是通过姐妹俩完整地现出女人的两面来,《痴婆子传》和《蜃楼志》里也曾有过这样的类比,一个近似于一张白纸,一个却在男人以及还有女人的折辱下, 最终&ldquo;重塑了自己的贞洁或近乎于贞洁&rdquo;,用她丈夫的话说,&ldquo;原来她并非女子也,竟是圣贤豪杰中人。&rdquo;
甚至还可以想到《镜花缘》里的&ldquo;百花&rdquo;,她们无忧无虑地生长,应试,团聚,一直到暗合了那碑上的名字。作者似乎很乐意她们一直就这样无忧无虑 地下去,于是又翻腾出比&ldquo;大观园&rdquo;多上好几倍的题目,让她们高高兴兴地去做,这实在是让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头胀的很。作者卖弄完了,书也就结束了。虽然还预 计了一百回,有些吊人胃口,其实不过是他老先生颇为夸张的一面。不过书中也有些激进的场面,譬如让林之洋穿上女人的衣服,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缠足的痛 苦。然而,&ldquo;百花&rdquo;也不国是作者心中的&ldquo;小小&rdquo;摆设,到底是要一笔一划地刻在那碑上的缘故。&ldquo;百花&rdquo;中最后一名之所以叫做&ldquo;毕全贞&rdquo;,却是暗含着作者的本 心啊!
武则天最让人深许的地方,在几千年男人所书写的历史里,给女人扛出了一块&ldquo;无字碑&rdquo;来。关于她的故事,留下来的竟也不少,到底是因为这&ldquo;祸 水&rdquo;的气魄足够澎湃宏大的缘故,中看的倒不是很多,无非借邻人少妇来点窜一下笔墨,说其之如何妖如何淫而已,甚至在《薛刚反唐》里,留下一个&ldquo;驴头太子&rdquo; 那样的笑话。纵使薛敖曹的&ldquo;麝柄&rdquo;之&ldquo;昂昂然&rdquo;,而武氏的魄力就在于可以自主地拥有或是放弃这&ldquo;麝柄&rdquo;的权利。如果仅仅着重于此而不言其它,那汉武唐皇的 雄风,难道也是施之于&ldquo;房帷&rdquo;中那许多用来&ldquo;采补&rdquo;的材料吗?
所以,她的&ldquo;无字碑&rdquo;,不仅仅是一种沉默和无言,更像是对类似于蜘蛛精的那些&ldquo;蜜、蚂、蠦、班、蜢、蜡、蜻&rdquo;的干儿们,轻蔑地说了一声&ldquo;不&rdquo;。
9】
很巧妙的是,在《西湖二集》和《二刻拍案惊奇》中,分别借女人的口中提出了&ldquo;六可恨&rdquo;和&ldquo;三可恨&rdquo;,有些粗鄙偏颇得近似于胡闹,但还是能感觉 到这种浸润着血泪的呼喊,是要比顾大嫂抑或是陶三春那两个醋钵大的拳头,来得更加切实一些。之前呢,抑或是可以从夏姬、山阴公主、房夫人那里寻出一些散思 碎语,如果有人细细地搜求出来,或许会是一本类似于《世说新语》的书。
《禅真逸史》里的&ldquo;雌鸡市&rdquo;将这些呼喊具体归纳成十章,专门为那些饱受男人欺辱的女人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或许是男人偶尔间的&ldquo;恶作剧&rdquo;罢,就像《醋葫芦》和《妒妇缘》的作者一样。但有时不免给女人提供出恰当的反证,那就是对一夫多妻制度的有力攻击。
在古典小说里,薛素姐应该是唯一一个可以和王熙凤相提并论的&ldquo;醋缸&rdquo;,她的那些毫无道理的&ldquo;泼天飞醋&rdquo;,仅仅是兀自踏上了作者一味种下的恶 因。作为她自身来说,她的悲剧命运就在于她的愚昧,她就是截下狄希陈的一条大腿,多捶上八百棒,也不明白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相比下,寄姐的&ldquo;醋&rdquo;,看起 来比较理性一些,到底是市民阶层的缘故。素姐也只能像村妇一边使劲地剁着稻草,一边在咒诅中将对手消灭。尔后呢,猴子也不堪忍受她的折磨,咬掉了她的鼻 子,抓瞎了她的眼,最终&ldquo;人不人、鬼不鬼&rdquo;地倒死在自己的咒诅中,当然也免不了作者和其它人的咒诅。不过她也有快乐的时候啊,夫妇一起去泰山上香的场景, 在整部书中都充满着怪戾阴郁的气息里,微微地透出一些些春天的明快来。
看到杜少卿夫妇携手游山的时候,有时会想到这里,那时的明水镇也就渐渐成了五河县了。沈琼枝在利涉桥卖文的时候,仍免不了庄濯江的儿子&ldquo;眼张 失落&rdquo;地跟在后头,好在她还有一双能够&ldquo;勾、拉、搬&rdquo;的手,如果是在今天,所谓的&ldquo;梨花体&rdquo;自然是销声匿迹了,或许还会有一些汤六那样的人簇在一起傻闹。 不管怎样,沈琼枝的出现,表明了女子出了堕落,回来,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那时的王太太,想必是把&ldquo;黄豆大珍珠的拖挂&rdquo;都吃没了吧,不过她的那副&ldquo;一边一 个丫头拿手替我分开了&rdquo;才能露着嘴吃的尊容,确实是吸引了不少眼球;至于鲁小姐的儿子,想必&ldquo;要诗就诗,要赋就赋&rdquo;,都是&ldquo;一鞭一条痕,一掌一掴血&rdquo;罢, 而聘娘在来宾楼上春愁秋恨之际,却有着和赵二宝一般的梦。
10】
张爱玲在《海上花译后记》说:&ldquo;盲婚的夫妇也有婚后发生爱情的,但是先有性再有爱,缺乏紧张悬疑、撞撮与神秘感,就不是恋爱,虽然可能是最珍 贵的感情。恋爱只能是早熟的表兄妹,一成年,就只有妓院这脏乱的角落里还许有机会。再就只有《聊斋》中狐鬼的狂想曲,直到民初也还是这样。&rdquo;看来,这话也 有时间的限制。我的一位朋友很想回到那个&ldquo;海上花开,海上花落&rdquo;的时代,毕竟是回不去了,有时竟还能听见他几声悠悠的叹息。侯孝贤曾选取书中几段拍成了一 部电影,一些明明暗暗的光影在旧色门墙里缓缓移动,吃饭,抽水烟,说笑,争吵等等。到现在还记得梁朝伟凄清的容颜上,随着暗黄的灯影,两颗无端飘落的眼 泪。
那部电影,很多次想看,很多次却又放弃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至于书,到底是由于语言的隔膜,却不曾翻完过。看了张爱玲的这段话,却有 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默然觉得那时所流行的一句话:&ldquo;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rdquo;这样一连串下来,那种偷不着的东西,或许 就是&ldquo;爱情&rdquo;。
现在看来,或许&ldquo;爱情&rdquo;,就像昨夜还在璀璨的烟花,仅仅适用于人一生的某个时候。抑或是它只属于那些对幸福怀着一种简单渴望而始终决绝果敢的 人,心里一忐忑了,有利害得失了,它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再者这&ldquo;爱情&rdquo;或许就像过年一样,不能天天放鞭炮的。而天天放鞭炮的后果,不但麻木,甚至你还颇担 心它的那一声声炸响,会把你的生活炸的个七零八碎。
所以,《海上繁华梦》、《九尾龟》那样层篇累牍的&ldquo;嫖经&rdquo;,只是男人饕餮时的&ldquo;狂疾&rdquo;,不叫爱情;《青楼梦》那样一厢情愿的&ldquo;过家家&rdquo;,倒想 起坐在坟头上的慕容复来,也不叫爱情;至于《品花宝鉴》中的人物,无非&ldquo;伶如佳人,客为才子&rdquo;,虽然有着近似于现在&ldquo;同志&rdquo;般的友爱,但还是狎玩的成分居 多。
对于《绿野仙踪》里的金钟儿而言,&ldquo;爱&rdquo;是&ldquo;情&rdquo;的&ldquo;真正同义语&rdquo;,那就是&ldquo;我心上爱他&rdquo;。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够赎她出去。如果这个人 是温如玉,那就是最好不过。然而她的父母,势必要在她身上榨出最后的一个铜板。最后,有钱的何公子走了,不够钱的温如玉也闹翻了,而在作者的笔下,她只不 过是温如玉修行路上一个可笑的试验品罢了。至于她的那些裸得近似于本真得呼喊,在其它说部里很是鲜见,而包括冷于冰在内的很多人,更像是她的死亡背 后,隐藏着的可耻而又可怖的同谋者。
11】
被封为&ldquo;护国娘娘&rdquo;的赛金花在清末很是露了一回脸。
和王昭君&ldquo;却叫我红粉去和番&rdquo;的哭哭啼啼,以及花蕊夫人&ldquo;更无一个是男儿&rdquo;的哀叹相比,这更像是一个&ldquo;笑嘻嘻&rdquo;的赛金花。不知为何,&ldquo;四大名 妓&rdquo;却少了她的身影,或许是这花开到&ldquo;迟暮&rdquo;的缘故。而在这&ldquo;四大名妓&rdquo;中,我只说说这苏小小,关于她的遗言,一时竟传出三样来。一者&ldquo;生于西泠,死于西 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小小山水之癖&rdquo;;二者&ldquo;与其活到残花败柳时,不如死在最美丽时&rdquo;; 再者&ldquo;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rdquo;一者超脱,二者满足,再者愤怨。比起后起的关盼盼,李师师,陈圆圆是要孤高得多。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这也是最真实的一个苏小小。而&ldquo;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rdquo;苏青近似于顽皮地点窜一下笔墨,表明了女人若是没有这些,那就白活了。若干年后的我们来看,丝毫不亚于今天所泛滥的&ldquo;新新人类&rdquo;,不过是少了一些矫柔造作的痕迹。
即使是&ldquo;侬惭江上琵琶&rdquo;,而我更愿意看到一个笑嘻嘻的赛金花。而她至少还能够三次挂牌,择人而嫁的权利。当庚子之变,满朝文武都跟着慈禧那个 老娘们跑得个不亦乐乎的时候,好在还有这样的一个人来处理善后事宜,更被炮火摧残的北京城来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修补。很奇怪的是,中国每逢乱世的时候,这些 女人也就突然地显现出了姓名,要么是背黑锅,要么是擦屁股,要么是填肚子&hellip;&hellip;甚或是被士大夫们用长指甲蘸着处女的血,相互涂抹并用来标榜起来。真真叫做, &ldquo;疾风知劲草,国难显女人&rdquo;了。
难怪知堂老人愤懑地说道:&ldquo;女人,小孩与农民永远是被损害与侮辱,或是被利用的。无论在某一时代,尊女人为圣母,比小孩于天使,称农民是主公。结果还是士大夫吸了血去。&rdquo;
所以陈寅恪要&ldquo;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唯剩颂红妆。&rdquo;
12】
才子佳人从它盛行之日起,从来都没有真正断绝过。
开始是一男一女,若《好逑传》;接着就是一男数女,若《玉娇梨》,两男两女,若《平山冷燕》。再然后忽而男亦可以作为女,若《品花宝鉴》般 &ldquo;伶如佳人,客为才子&rdquo;,忽而女又可以成为男,最早的《梁祝》或是《木兰辞》,以及像《二拍》那样,从&ldquo;俊卿兄&rdquo;变作&ldquo;闻氏&rdquo;了。
毕竟是&ldquo;傅粉何郎&rdquo;、&ldquo;莲花似六郎&rdquo;的美谈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一个男子的美,就在于她是否像女人。这种美丽得近似于左右投源的天使面孔, 在明清的许多艳情小说里,除开同性|交媾,更多的是为猎取女色涂上一层特殊的保护色;而女人假扮男人,更像是通过男性身份,主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 社会的一致认可。而在这之间,却又不得不避免或是防备其它男人的识破甚至于骚扰,使得故事紧张刺激,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娱乐性。
像《定情人》中&ldquo;做一对平等夫妻&rdquo;的愿望还是少见。而才子佳人花好月圆般的天作之合,大多是说书人津津乐道的自道。《花月痕》从&ldquo;得之,我 幸;不得之,我命&rdquo;得角度上,分别展开了两对恋人各自不同的遭遇,这或许是从&ldquo;风月宝鉴&rdquo;中的正面反面而来,因为书中人物曾有过一段,&ldquo;妙玉是宝玉的镜 子&rdquo;的妙喻。
才子佳人的梦,做做是可以的,因为好在是梦。而以眼前的现状来看,&ldquo;萝卜青菜,各有所爱&rdquo;,一人一个标准,到底是没有固定的概念。有时突然冒 出来的&ldquo;才子佳人&rdquo;,还是自以为的比较多,反不若&ldquo;孤男寡女&rdquo;更为相宜,或者有时&ldquo;男竟不孤,女竟不寡&rdquo;,般匆匆燃烧烬灭了事。这自然是&ldquo;才子佳 人&rdquo;发展到后来的一个变相,也自是人人可以为之,说不上什么奇怪了。
对于沈复的《浮生六记》我有大意见,究竟是带了现代人的&ldquo;有色眼睛&rdquo;。不过是书写夫妇琴瑟之乐,感情之笃,多有触人心脾处。对于&ldquo;好山,好 水,好夜色&rdquo;,作者每每怀有&ldquo;惜余妇芸娘不能偕游至此&rdquo;的遗憾。这种&ldquo;感他人之所感,念他人之所念&rdquo;的相惜,和那些把&ldquo;美人&rdquo;和&ldquo;花月器玩&rdquo;等同起来的 &ldquo;才子&rdquo;和&ldquo;才子气&rdquo;,不可作同日而语的。
&ldquo;芸娘&rdquo;这个称呼,以后的老少作家们算是逐渐叫开了,偶尔也会成为困扰他们的&ldquo;心脑血管疾病&rdquo;。金庸也曾坦言最喜欢他书中的小昭了,而《围 城》作者似乎也给唐晓芙留下了一些偏爱,不曾让方鸿渐轻轻地得手了去。我上中学的时候,曾流传过这样的一句话:&ldquo;为花愿作解语花,为草愿作勿忘我,为石愿 作磁石,为圆愿作同心圆&hellip;&hellip;&rdquo;,竟有些直追陶渊明《闲情赋》的余绪,可见这&ldquo;香草美人&rdquo;的传说由来已久的。
13】
这样的梦,我亦是有过的。而自己有时亦颇自惭,只求无愧于心。《红楼梦》中的那些女子对我来说,并无多大的感觉。我知道她们美,可人,聪明, 有才气等等,那只是宝玉抑或是作者的梦,即使我们一天&ldquo;啊呀呀&rdquo;喊出许多诗,都和《儒林外史》里那个呆头呆脑的丁言志一样,未免缩头缩尾,露出穷措大的气 息来。
因为,那不算是自己的梦。
不过,《老残游记》中的玙姑是我颇为心仪的一个人物。年少读的时候,偏偏记得她那一只&ldquo;白如玉软如棉的手&rdquo;来,竟和申子平一样&ldquo;神魂飘荡&rdquo;起 来。少年时的心性自是如此,但也止于一种远远的欣赏。现在想起来,更加心折于她那一肚子晓畅明白的见识,自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女儿的俊秀蕴含在其中。而这样 的一个人儿,又是生活在柏树峪那样一个极具幽雅的所在,怎不叫人一见了就&ldquo;清爽&rdquo;呢?而二集里的逸云倒有些仿佛,但德夫人见了,仍不免&ldquo;有收作偏房的意 思&rdquo;。不由想起曹聚仁先生晚年忘不了的一件旧事,抗战时留宿于民屋,房主家的女儿前来陪宿,竟然发觉还是处女。曹先生又感于房主家的贫穷,不免&ldquo;慷慨&rdquo;了 一把。当时看了不由有些叹惋,虽不敢谬责于前贤,而老残的&ldquo;怜惜&rdquo;,虽有些古代侠者的风范,也仅仅于此。
14】
冷红生所译《茶花女遗事》末句,有&ldquo;掩抑以死&rdquo;四字,在为中国小说带来一些新的气息之际,也给旧小说中女性的命运划上一个沉重的句号。而《红楼梦》中所谓的&ldquo;有命无运,累计爹娘&rdquo;之物,一生下来被溺毙,被沉埋的不知又有多少呢?甚至有时,连&ldquo;掩抑&rdquo;的感觉都不曾有。
这时便觉得&ldquo;千红一哭&rdquo;,&ldquo;万艳同悲&rdquo;这样的字眼,足足现出曹雪芹的悲悯,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深沉博大。
若说茶花女是林妹妹一样的人物,那位做过《林黛玉日记》的情种,一定会跳出来反对。我当时读的时候,却是有过一样的疼痛。这固然是我各人的浅 陋,不过这茶花女的遭遇,有时竟莫名地让人想起了晴雯那只&ldquo;瘦如枯柴&rdquo;的手。而小仲马的残忍决绝,往往竟将那&ldquo;黄土垄中&rdquo;渐渐朽腐的尸骨,一并刨挖了,让 我们这些&ldquo;馒头馅&rdquo;纷纷跌碎了眼镜,仔仔细细地看。
我国不乏也有这样的类喻,但&ldquo;锁子骨&rdquo;是用&ldquo;黄金&rdquo;妆成的,而&ldquo;骷髅&rdquo;有时竟也&ldquo;粉&rdquo;的可爱,连唐僧哥哥,八戒弟弟都一发地堕入了迷障。其实小仲马的初心,又何异于《影梅庵忆语》、《断鸿零雁记》作者呢?
15】
但我常常念及,菩萨止于&ldquo;大悲&rdquo;的道理。
钉在十字架上的&ldquo;神之子&rdquo;最后也仅仅只能说,&ldquo;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rdquo;可见这&ldquo;大慈&rdquo;,在沉 沦的众生面前,纵使幻作&ldquo;千手千眼&rdquo;,也不够用。也只有&ldquo;大悲&rdquo;,才能真正源于人的内心。她所爱,深深哀怜的这些&mdash;&mdash;人类,当她成为这些人中的一个,一并 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悲伤时,最后她也只能拥有自己的身体。我想:那时,净瓶水是干涸了,杨柳枝是枯萎了,白衣上也仅仅留着,人兽鬼一轮轮馔献过后的油腥。
知堂曾言:&ldquo;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则已了然无遁形矣。&rdquo;此语确是的论。而《红楼梦》 过后之所以无人超越,大多也仅仅成了&ldquo;谈谈女人&rdquo;或是&ldquo;消遣女人&rdquo;的余兴,甚或是女人自己竟&ldquo;消遣&rdquo;自己,女人自己竟&ldquo;作践&rdquo;自己起来。论其原因,还是少 了宝玉&ldquo;万物皆备于我&rdquo;的大悲,和林妹妹&ldquo;侬今葬花&rdquo;的大恸那些情感的缘故。</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