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TXT下载>>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江南才子下江南(1)TXT下载

    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江南才子下江南(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江南才子下江南(1)

        带着对两位大师的知遇之恩,我的思绪又被无限地拉开……

        1980年我在北京大学上学时因编写《北大人才史话》曾两次访问王昆仑先生。头一次挑了个星期天(1980年9月14日),不巧他出去开会了,他在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的女儿王金陵笑容可掬地接待了我们。见到王金陵,我们自然想起了60年代她同父亲合写的昆曲《晴雯》,于是话题从这儿开始了。

        原来,王昆仑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文艺评论家。他文笔潇洒,曾被誉为“江南才子”。

        他的文字活动侧重于《红楼梦》的研究和旧体诗词的创作,他的诗词被评论家认为是立意深刻,格律工整,风格古朴,概不用典,能于旧形式中见新风。20世纪40年代他在重庆陆续写出《花袭人论》《晴雯之论》等笔调清隽、别具新意的论《红楼梦》人物的文章,在他夫人曹孟君主编的《现代妇女》杂志上发表。周恩来把刊登这些文章的杂志带到延安,给王昆仑很大鼓舞,他由此开始了《红楼梦》的研究。后来,上海出版了以“太愚”的笔名发表的《〈红楼梦〉人物论》,这是研究《红楼梦》诸多论著中比较重要而又别具一格的一部著作。60年代,他与女儿王金陵一起为北方昆曲剧院写了昆曲剧本《晴雯》,这个剧在北京、上海等二十八个省市演出时,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

        当我们向王金陵提起这件事时,她微笑着说:“父亲研究《红楼梦》,很早就对晴雯这个人物感兴趣,他说,晴雯没有半点媚骨,同袭人是对立的,她是反抗的奴隶。解放前在重庆时他就写了《晴雯之死》。1961年,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周总理委托他负责纪念办公室的工作,这激起了他写戏的愿望。戏写出后,总理亲自观看并提了不少意见,我们又做了修改。”

        我们正谈着,她的爱人、文艺评论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的王春元回来了,他穿着运动鞋,刚刚登完景山,我们又在一起扯了些文艺理论方面的问题。临走时,我请他们在我的笔记本上题辞留念,王金陵同志题了“伟大出平凡”,说:“这是父亲最喜欢的格言之一。”王春元同志题了:“独立思考”。

        第二次,我特意挑了个下雨的星期天专访王昆仑先生。去前先打了个电话,春元接的,他说王老上午要出去开会,下午三点半来吧。我想,王昆仑先生真是忙,我记起了上次金陵说的:“父亲星期天很少休息,总是忙,不是开会,就是视察,要不就写东西。他原来当北京市副市长主管文化卫生,星期天别人休息,他正是忙的时候,去看老艺人,查卫生……”

        那天按预定时间见到王老,他正在写作,停下来和我们谈话。他比我们想象中的老人似乎年轻些,虽说78岁年纪了,但精神很好,双眸炯炯有神,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频率很快,表情也很丰富,顾盼自如,饶有风趣。

        王老原籍江苏省无锡县,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他深情地回忆说:“父亲在清末做过山东某县的县官。辛亥革命后,父亲在河北省当县长,我出生在河北定县。母亲是一个穷书生的女儿,思想十分进步,很早就提倡放脚,反对穿耳朵眼。我的姐姐王兰就是受到母亲的支持成为北京大学中最早的三名女生之一。母亲同秋瑾有过交往,曾在家里为秋瑾寄存过物品。我的革命活动始终受到母亲的支持。”</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小说《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江南才子下江南(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