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TXT下载>>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郭沫若的“崛起”(1)TXT下载

    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郭沫若的“崛起”(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郭沫若的“崛起”(1)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中的巨人,奠定了他在这个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青年朋友们,你大概并不了解《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产婆”,这个人就是宗白华先生。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和诗人,1918年他就参加了王光祈、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工作,以后被选为这个组织的最初领导人之一。翌年8月,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郭虞裳受该报负责人张东荪的委托聘请宗白华协助编辑《学灯》。11月郭虞裳赴英,22岁的宗白华正式担任《学灯》主编。宗白华就是在编辑《学灯》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学灯》属于“学艺性副刊”,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学术性讨论、报道、翻译、名人演讲录及编作者之间的通信。宗白华的到来,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血液输入《学灯》,使《学灯》大放异彩,成为遐迩闻名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

        在宗白华的建议下,8月15日《学灯》开辟《新文艺》栏,开始刊载新诗。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而感动。他没有因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轻作品的实际价值,立即将来稿向郭虞裳推荐,力主发表。不久署名“沫若”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9月11日《学灯》刊出。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出于爱国热情,他集合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夏社”,出油印小报。在编印小报过程中,他经常阅读上海的《时事新报》,《学灯》引起了他很浓厚的兴趣。当他在8月29日《新文化》栏上读到康白情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唤起了自己的胆量,遂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不想很快刊出,惊喜若狂。在此之

        前郭沫若虽有创作和翻译,但他知音难觅,寄回国内,屡屡碰壁。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历程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闸门已经打开,诗人的才华之泉终于迸发奔流了!宗白华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年轻诗人胸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看到一颗珍珠正在东洋岛国烁烁闪光,他以惊人的气魄将“无名小辈”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大量发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陆续发表了《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梦》《火葬场》《晚步》《欲海》《胜利的死》《黎明》等十几首。

        11月21日、22日宗白华在《哲学研究》栏内发表了抱一(易白沙)的《墨子的人生学说》一文,尽管他不同意该文的观点。11月27日宗又在评论栏内撰文《中国的学问家?沟通?调和》,不点名地批评了抱一。郭沫若对抱一的文章早有看法,读了白华此文更加有同感。“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于是给白华写信,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两人频繁通起信来,千里神交,引为知音。

        宗白华鼓励比自己年长五岁的郭沫若尽量写诗,为此1920年1月宗在《学灯》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以《新诗》栏。郭凡有诗寄去,宗毫无保留地发表,甚至有时用《学灯》整个篇幅。(1月的《新诗》栏共出了四回,而四回的“新诗”栏都尽为沫若的诗所独占!)沫若像一座作诗的工厂,产品有了销路,他的诗兴大发,于是沫若的诗像潮水一样接连不断地在《学灯》上涌现出来。1月有《晨安》《立在地球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地球,我的母亲》《夜》《死》《匪徒颂》《凤凰涅槃》等十几首。2、3月又有《心灯》《炉中煤》《天狗》《叹逝》《登临》《日出》《光海》《风光明媚的地方》等十数首。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大量地编发一位无名作者的新诗,在《学灯》编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是罕见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小说《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郭沫若的“崛起”(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