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TXT下载

    魅生: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

        谭鑫培享名以后,来往密切的多是清末遗老遗少,传统的中国贵族。近贵的谭老板自己也成了谭贝勒。梅兰芳这时也开始有意地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他交往的都是新时代的文化精英,所以成了伶人圈里新文化的代表人物。

        梅兰芳好养花,梅宅一年四季都像个大花园,四时不谢。梅兰芳到齐如山家拜访时,偶然看到了齐如山养的牵牛花。齐如山养的牵牛花,有各种奇异颜色的品种,他就向齐如山请教养花之道。之后,他就对牵牛花产生了兴趣。

        他与姜妙香、程砚秋等伶人一起研究,培育了很多好的牵牛花种子。到日本演出时,他还参观了日本园艺,学会盆栽牵牛花。

        梅兰芳全家福梅兰芳发起了一个养牵牛花的俱乐部,自己育种,请同好参与欣赏。成员举行花展、赛花会,还请人评判。通过这种方式,他培养了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品味。

        养花的同时,梅兰芳还着迷绘画。

        1913年和1914年到上海时,梅兰芳结交了很多收藏家。他看到许多古董字画,一看之下就迷上此道。老画家吴昌硕给梅兰芳送了一幅松梅图,两人结为忘年交。通过这些爱好,梅兰芳提高了气质,加深了文化功底。

        回北京后,梅兰芳找出了祖父梅巧玲留下的画谱、画具,拜王梦白为师,正式学画。在王梦白的指导下,梅兰芳每周一、三、五、日固定学画。师徒二人经常在梅兰芳香山别墅中演习,还经常去野外写生山水。一段时间后,梅兰芳画技已经颇为不俗。他又结识画家陈世增,学画了佛像“达摩面壁图”。

        1918年春天,罗瘿公介绍了徐悲鸿给梅兰芳。徐悲鸿早就看过了这位当世名伶的《天女散花》,对梅兰芳慕名已久。他专门画了一副大型油画《天女散花》赠送梅兰芳。梅兰芳非常欣赏这副中西合璧的作品,一直收藏着这幅画,直到逝世。

        早在梅兰芳还是梅郎的时候,就和当世大才子、大画家齐白石结缘。从1920年开始,梅兰芳正式向齐白石学画。齐白石对梅兰芳的画,赞不绝口。齐白石赠送梅兰芳自己的画作,梅兰芳以梅派唱腔回赠,这是同一时代两位不同领域大师的艺术交流模式。

        1922年梅兰芳赴香港演出,左一为夫人王明华,左六为梅兰芳1922年10月,应香港太平剧院邀请,梅兰芳率一百四十多人到达成华社。

        第一次到香港演出,梅兰芳有意要试试北方剧种在香港的号召力。名遍天下的梅兰芳坐南京号邮轮刚驶入九龙码头,就被人群包围。香港民众坐着轮渡和私人船只,第一时间争睹梅郎,造成航道堵塞,停运达四个小时。

        梅兰芳住在朋友邓昆山家。香港总督派来五个警察照顾,保卫他的安全。后来梅兰芳收到勒索五万元英镑的信,还是香港总督派人解决的。香港警方特地为梅兰芳访港配备专门的警力,还特制了两种肩章,肩章上印有梅兰芳照片。

        10月24日,梅兰芳在太平戏院首演《麻姑献寿》,戏院门口用霓虹灯打出“梅兰芳”的名字。戏票早卖没了,角落挤满加座。演到后几场,开始卖站票。

        香港这时在英国人的治理下,执行十二点宵禁。但经议会特批,太平戏院被允许演到十二点半。由于散场时观众集中退场会引起人潮拥挤,成了社会问题。戏院从11月12日开始,请粤剧名伶演“送客戏”。昆曲《游园惊梦》受到追捧,直接造成后来昆曲风靡港粤。

        梅兰芳热蔓延到香港社会各个层面。原定十天的演出,延长到十五天,最后加演到一个月。

        最让梅兰芳觉得鼓舞的是,香港的演出吸引了很多在港的西方人士。这些西方人每次看梅兰芳的演出都身着礼服,有些人也融入到中国观众的氛围中,甚至跟着一起叫好。得到欧美观众的认可,触动了梅兰芳一直以来把京剧推广到欧美的心事。

        清末民初,欧美人士是不肯去戏园子的。

        老外普遍认为中国戏园子不文明,但是1915年梅兰芳上演的《嫦娥奔月》,改变了这种状况。美国公使偶然一次机会看到梅兰芳的表演,大加赞赏,专程到梅家上门拜访,自此梅宅就开始了招待外国友人的外交活动。

        最重量级的一次,是1924年5月,闻名世界的泰戈尔来北京。北京话剧演出组织,用英文演出了泰戈尔的话剧《齐德拉》。梅兰芳作为中国文化界的代表,陪同泰戈尔观看。泰戈尔同梅兰芳交流顺畅,他最希望能看到梅兰芳的演出。

        5月19日,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泰戈尔专门演出了一场《洛神》。泰戈尔十分重视,穿了他在创办国际大学时的红色礼服长袍到场。尽管云里雾里看不懂,但他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观看。散戏后,老头儿亲自到后台向梅兰芳表示感谢。大哲学家没有当场评价梅兰芳的演出,而是慎重地说,梅兰芳的《洛神》剧照戏我看了,今晚回去思考一下,明日再谈观后感!

        泰戈尔用毛笔,写了首诗在扇子上,送给梅兰芳表达了他的感想。“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之容颜;/ 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 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泰戈尔最后非常希望梅兰芳访问印度。

        这时梅兰芳和梅宅开始了密集的外事招待活动。1925年11月招待美国舞蹈家来访,1926年6月招待瑞典大使,同年8月日本剧团来表演,1926年10月,瑞典王储来访。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死伤十三万人。梅兰芳举行义演,捐助了一万元。

        十几年来,梅兰芳招待外宾八十多次,不下六七百人。“游故宫,登长城,访梅宅,看梅戏”成了外国人来华的一个固定旅游路线。随着梅兰芳在国际上声名日隆,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就要实现了,他到美国去演出。

        由1919年访日开始,梅兰芳的名字已经为世界知晓。梅兰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把京剧带到欧美国家去表演,目标锁定了美国。1929年,齐如山找到司徒雷登,跟他探讨了梅兰芳访美的事宜。司徒雷登对此非常支持,梅兰芳的美国之行敲定了。

        行程确定了,还有一件事,梅兰芳一行去美国的路费大概需要十万元。

        教育部次长李石曾设法筹措五万元,其余的五万元冯六爷拍了胸脯。梅兰芳自己出资,搞了舞台布景、行头之类的,花了四五万。1929年12月下旬,北京各界人士敲锣打鼓,把梅兰芳送上去上海的火车。梅兰芳美国之行不但是自己的梦想,而且带着沟通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使命。

        没想到刚到上海就听说,出事了。美国来电报,金融危机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