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传媒大亨默多克传TXT下载>>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第四章 转战欧美(19)TXT下载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第四章 转战欧美(19)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四章 转战欧美(19)

        默多克只有用巨大的发行量来弥补这些不足了。

        接管报纸后,默多克立刻对《纽约邮报》开展了大手笔的整顿工作。他把澳大利亚本部的几位得力干将派驻到纽约,负责《纽约邮报》的日常事务,按照他特有的方式着手重振这份报纸。很快,这份报纸便改头换面,由一份自由主义的报纸转化成了一份蓝领阶层的娱乐报纸。以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如1977年的“停电专号”。

        1977年,纽约的夏天漫长而炎热,但对默多克和他的新主编斯蒂夫·邓利维来说却是求之不得。7月13日上午,纽约市的供电中断,前后持续了24 小时,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市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纽约邮报》抓住这一事件大做文章。15日,《纽约邮报》便刊出“停电专号”,用纽约人从未见过的特大字号标题赫然写道:《恐怖的 24 小时》。一张插页上的图片说明则写道:“一座荒废的都市。”《纽约邮报》并未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不过是重复其他两家报纸报道过的内容罢了,区别在于它耸人听闻的夸张手法。

        许多年纪稍大或比较矜持的报纸读者惊恐万分,纷纷离它而去。

        《纽约邮报》的新闻编辑室也发出了抗议。许多原来的记者与新来的人,尤其是澳大利亚人相互仇视。由于默多克知道有些记者一向不愿意为他工作,也由于他想安排更多的澳大利亚同僚,默多克从报业行会获得了仅此一次的权力,开除了他认为“与新的管理层不能配合”的报社编辑人员。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奥斯威辛条款”,默多克使用它解雇了这个行会460名成员中的122名。

        默多克接管报纸后,《纽约邮报》变得煽情,报纸的发行量节节上升,一年后就由原来的40万份增加到100万份。但由于忽略了广告经营和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报纸发行量的扩大并未带来利润,亏损依旧。到1982年,

        《纽约邮报》仅仅拥有纽约报纸6%的广告业务,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时报》

        和《每日新闻》则分别占56%和38%。据说到1988年默多克被迫将报纸转卖

        时,共亏了1.5亿美元。

        虽然在1983年前,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美国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纽约邮报》即使是赔钱也是值得的。默多克钟情于这份报纸,是因为这是他在美国所买的第一笔重要的资产,因为它使他进入了美国的政治生活,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是一个权力的源泉,是所有其他业务的基地。

        3.这样做很危险

        在默多克的字典里,永远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就在收购《纽约邮报》后不久,默多克又在美国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1977年初,默多克又买下了《纽约》杂志和《乡村之声报》。

        《纽约》杂志是美国新闻运动的领头羊,创始人是著名的传媒大亨克雷·费尔克。1925年10月2日,费尔克出生于密苏里州的韦伯斯特格罗夫斯。他的父亲是一位体育新闻编辑,而他的母亲曾担任《圣路易斯邮报》的编辑,可以说,他从出生开始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上杜克大学期间,费尔克担任了学校校报的编辑。1951年毕业之后,他为《生活》杂志进行了6年的体育新闻报道工作。随后,他曾成为《君子》杂志的编辑之一,但在他的对手哈罗德·海耶斯掌管杂志之后宣布退出。1963年,费尔克成为当时《纽约先驱论坛报》周日版的编辑。1968年,该报宣布破产停发,费尔克便与平面设计师米尔顿·格拉瑟一起,将该报的周日版改造成了独立的杂志—《纽约》。</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小说《传媒大亨默多克传》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第四章 转战欧美(19)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