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刘邦的草根哲学TXT下载>>刘邦的草根哲学>> 第一章诛秦,历史的选择(2)TXT下载

    刘邦的草根哲学: 第一章诛秦,历史的选择(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一章诛秦,历史的选择(2)

        可能是因为其上头有两个哥哥吧,所以虽说是生在农家,刘季却异常懒惰,对农活极为排斥。其父刘太公最后没法,只好将他送进学堂,希望他能做点学问,学会记点帐,以便日后做个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

        刘邦的幼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大概也如当时万万千千的家境优裕的乡镇少年一样,在游戏玩耍、朋友打闹中成长。

        刘邦的童年朋友,有一位就是一生跟随刘邦的卢绾,他后来被封为燕王。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同里的邻居。刘太公与卢绾的父亲卢太公意气相投,亲近友爱,两家日常往来,宛若一家人。事情也巧,刘媪有了身孕,卢媪也有了身孕,到了刘邦出生的那天,卢绾也出生了。

        古来结拜兄弟,对天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视不能同生为友情的遗憾。刘邦与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乡同里,父辈相亲相爱,里中父老乡亲都以为美事,纷纷牵羊持酒前来道贺,平添了许多乡党之情。

        据说刘邦和卢绾曾一起拜一位当时姓马的儒生为师,同门求学。但刘邦对读书根本没甚兴趣,没过多久,就不再学了。

        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好意规劝,但刘邦却不听,后来太公气极,便骂他“不务正业”,“不成器”,“不如老二有出息”。刘邦听在心里,却老大不服气,但仍然我行我素成天游荡于乡间。刘太公对他实在没有办法,便把他赶出家门,逼他自谋生路。

        在刘邦生活的战国晚期,对于男子来说,十七岁是一生中的重要时点。以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国而论,男子十七岁算是成年,要开始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称为傅,也称傅籍,就是作为适龄的服役者登记于户籍的意思。入仕为吏,征兵从军,都以十七岁为年龄标准。秦以外的国家,虽然情况不是很清楚,大致与秦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公元前240年,刘邦十七岁,告别了顺顺当当、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进入了成年时代。

        以刘太公的心愿而言,大儿子刘伯和二儿子刘仲都是本分有成的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靠着勤劳耕耘,费心营运,都挣下一份家业,早早地独立门户了,老三刘季似乎对于务农经商置业没有兴趣,虽说有些不安分,但在乡里却也没什么恶名,照此发展下去,通过乡里的推荐,再通过政府的选拔,如果能够入仕作乡县政府的小吏,倒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乡里的推荐,首先要家境富裕,财产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个条件,刘太公家还是能够达到的。但刘邦实在也是不争气,故而刘太公一气之下,就将他赶出了家门。

        在太公将其赶出家门之后,他在萧何的举荐下,当了亭长,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和好友,公文写得好,在沛一地,算是一个人物,曾官至主吏掾(管理沛地政府属员的官吏,大约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虽说在当地很有头脸,却倾心交结刘邦。刘邦还是小混混时,萧何常在职权范围内给他些方便和好处。

        亭是秦汉时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大致每十里(相当于今天的三公里)设置一亭。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

        就亭的交通职能而言,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政府邮件的收发传递也由亭传系统担当。就亭的地方行政职能而言,亭所在地区,称为亭部,亭负责亭部地区的治安,担当维持秩序、追捕盗贼的责任。</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刘邦的草根哲学,小说《刘邦的草根哲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刘邦的草根哲学 第一章诛秦,历史的选择(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