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谋权之道TXT下载>>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3)TXT下载

    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3)

        刘伯温回家后,潜心于著述,这时,浙东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使他有机会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发挥才智,成为名流千古的明代开国文臣。

        淮西红巾军朱元璋自公元1352年濠州起兵后,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挥兵向南进发,一路上下滁州、取太平、占金陵,建立了根据地,随后又进军安徽,直逼浙江,连下婺州、衢州、处州等地,在不到六年工夫里,成为了一方之雄。他不但自己英勇骁战,善于组织指挥,而且重视招罗知识分子来为自己服务,尤其在听纳名儒范常、陶安、朱升、唐仲实等禁屠杀、安人心、占金陵,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策略和建议后,势力和声望有很大提高,便更尊重有识之士,每到一地总要求访当地名士,召请他们出来。

        朱元璋占据滁州以后,听说滁州一带有四位贤达,一是刘伯温;二是金华宋濂,元至正年间曾被荐授为翰林编修,后辞而不就,隐遁山中著述。宋濂精通文史,享有声名;三是丽水叶深,博学有才藻,元末被授为行省元帅;四是龙泉章溢,曾是大官,后辞官不受,退隐匡山。四人之中,宋、叶、章三人都曾应朱元璋的邀请,入幕为官,但刘伯温婉言辞谢。当时刘伯温认为,自己作为元朝的臣子,投奔义军,这是一种背叛失节的行为,决心实在难下。他便以身体有疾,风烛残年的老母需要尽孝,两个儿子尚未成年需要教养为理由婉言拒绝了。

        朱元璋见刘伯温拒绝,不死心,再次派江南名士、滁州路总管孙炎前往青田邀聘。经过孙炎的反复劝说,他终于答应应聘出山、辅佐朱元璋建立大业。

        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历三月,刘伯温打点行装,背着一个小包袱来到了金陵。他的包袱里装着《时务十八策》。

        关于刘伯温与朱元璋相见的具体情节,正史里没有记载,野史里倒有一个关于他们见面的情节。

        朱元璋与刘伯温见面后,朱元璋问:“久闻先生大名,出口成章,即兴作诗应该不在话下了。”

        刘伯温答道:“写诗是读书人的小技。”

        当时,朱元璋正在吃饭,就指着斑竹筷子要他吟咏。刘伯温应声吟道:

        一对湘江玉并看,

        二妃曾洒泪痕斑。

        斑竹产于湖南,竿上的点点斑痕,凝寄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据说,古代舜帝有娥皇、女英两个妃子,他们感情甚好,“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起湘水神,故曰‘湘妃竹’”(张华《博物志》),民间又称它为“泪竹”。这联诗概括了这个典故,书生气十足,朱元璋听后颇不以为然,说:“秀才味!”

        刘伯温很机警,马上说:“我还未吟完呢!”跟着续吟了两句:

        汉家四百年天下,

        尽在留侯一箸间。

        这两句诗涉及张良、刘邦两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热烈赞扬汉初谋士张良的功勋。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汉书·高帝纪》)“帷幄”即行军帐篷,“筹”是古人用来计数的小竹片,“运筹”就是策划军事行动。刘邦是说张良的计策十分高明,自己不及他。“箸”即筷子,据说张良计划军事行动时,用来做“筹”,这个典故与筷子有关,刘伯温巧妙地用上了。刘邦能创立四百年的天下,与张良的出色谋略息息相关,“尽在留侯一箸间”这句,用夸张手法来突出张良的重要贡献,进而让朱元璋认识谋士的重要作用,并以张良自比,表示自己能像张良辅助刘邦那样来辅助朱元璋打天下。

        朱元璋,虽然是一个大老粗,但他勤于学习,颇通文墨,听后大喜,说刘伯温是“吾子房也”,尊称他为“老先生”。

        当晚朱元璋以恭谦的态度向刘伯温请教灭元兴邦、统一宇内的大计方略。刘伯温详细分析了群雄逐鹿的情势,呈上早已构思拟就的《时务十八策》,列叙各项谋略方策。朱元璋听毕,大喜过望,直恨相见太晚。立即命令有司建造礼贤馆,以上宾之礼奉待刘伯温,并将他安排在身边,参与机密要事的谋议。朱元璋的信任,使刘伯温深为感动,庆幸自己遇到了明主也大大触发了他为国为民效力的夙愿。

        刘伯温辅助朱元璋之初,朱元璋据有应天,但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两人势强兵壮,皆为朱元璋的心腹之患。刘伯温认为朱元璋首先必须清除这两个人,方可得天下。因张士诚是明哲保身,陈友谅则野心勃勃,朱元璋与刘伯温密谋定计,先打击陈友谅。

        想不到陈友谅先下手为强,他本是约张士诚一起发兵进攻朱元璋,但由于张士诚不敢应允,他便独自大集舟师,浩浩荡荡从江州径直往应天(今南京市)开来。但见舳舻蔽空,旌旗掩日,自头至尾,差不多有数十里。探马来报后,朱元璋即召集众将面议。众将中有说陈友谅兵强马壮,应该出城迎降;有说应该先退据钟山,待以后再相机反攻。唯独刘伯温端坐案旁,一言不发。

        朱元璋见状觉得刘伯温有点蹊跷,退到帐后,单独召刘伯温进来问话。于是刘伯温便向朱元璋说了一个诈降计,元璋听后大喜,便依计而行。他命令手下一名与陈友谅有过交往的将领康茂才修诈降书一封火速送往陈友谅处,假装愿做内应而反戈一击。陈友谅接信后,深信不疑,与康茂才约定倒戈内应的时间、地点。朱元璋接报后大喜道:“友谅、友谅,你将成为瓮中之鳖!”于是迅速派出四路兵马,两路防陆,两路防江,自己则统兵到卢龙山坐镇指挥,专等陈友谅的兵马到来。</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谋权之道,小说《谋权之道》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