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 三、最先“尝试”白话新诗
胡适与文学革命的其他一些倡导者一样,不仅在理论上提倡新文学,而且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做新文学的拓荒者。他作过广泛的大胆试验,而最先尝试的是白话诗。
当《新青年》最先号召文学革命的时候,它所载的文章却全是文言的。陈独秀、李大钊的议论文字,苏曼殊的创作小说,陈嘏刘半农的翻译作品,都是文言。连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然较为通俗,但也还都是文言。只有胡适的翻译小说和诗是白话,是《新青年》上最早发表的白话文字。1
胡适尝试做白话诗还是在美国留学与朋友们争论文学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一次,他提出“诗国革命”的要点,说是“要须作诗如作文”,保守的梅光迪听了大不以为然。又有一次,胡适批评任叔永的诗,说他用的“言”字和“载”字都是三千年前的死字,任很不服气,梅也出来打抱不平,反对胡适用白话做诗的主张。于是,胡适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做一首白话的游戏诗回答他们。这诗有一千多字,我们且录中间的几句,见识见识: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呵呵大笑。
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
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2
这是胡适第一次试验用白话做的韵文,实在不能算作“诗”,故任叔永说他的试验“乃完全失败”,梅光迪则大加讥笑,说“读大作如儿时听‘莲花落’,真所谓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者”!两人的批评诚然有理——胡适自己也承认这只不过是“打油诗”、“游戏”而已,但他们忽视了一点,即胡适尝试用白话作诗的勇气。他们的嘲笑和反对,又更加促使胡适决心用白话来征服诗的堡垒。
但是,谈何容易!要征服诗的堡垒,用白话作诗,比小说戏曲不知要难多少倍!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旧诗在古典文学领域是最有光彩的一个部门,有过许多诗的黄金时代,有无数脍炙人口的篇什。但它的形式和格律经过长期的流传和锻炼,已经越来越严格烦琐,成了束缚创造的枷锁镣铐,但在一般文人心目中却又几乎成了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我国的小说、戏曲等一些部门曾经产生过许多白话作品,虽然被视为“小道”“旁门”,但有的流传很广,声誉甚高,而诗歌领域不仅白话诗作极少,即有诗人偶尔做几首白话诗,成就也远逊于文言诗。正因为如此,旧诗虽然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但诗国的领地却仍然似乎神圣不可侵犯。有多少革新者在旧诗的堡垒面前望而却步,要征服它,谈何容易!
可胡适的决心也很大。从1916年7月起他便宣言不再作文言诗词,决心试验作白话诗。而且,诗还没有写,将来出白话诗集的名字也预先取好了。那天,胡适读陆游的《剑南诗稿》,读到卷三的最末一首诗,是咏能仁寺石象的,诗云:“江阁欲开千尺象,云龛先定此规模。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3 放翁这首诗大约别有所指,但胡适是一个实验主义者,当然不赞成“尝试成功自古无”的说法。他要反陆游诗而用之,认定“自古成功在尝试”,因此便借放翁这诗的“尝试”两个字,把自己将来的白话诗集预先定名叫“尝试集”。
他还写了一首诗咏他的“尝试主义”,题目就叫《尝试篇》。诗前有小序,中说:“天下决没有不尝试而能成功的事,也没有不用尝试就可预料成败的事。古来说大话的人尽多。放翁自己也曾夜夜‘梦中夺得松亭关’,日日高谈‘会与君王扫燕赵’。究竟他真有这种本领没有,若没有尝试谁能知道呢?还不是一些纸上的大话吗?我因为不承认放翁这句话,故用‘尝试’两字做我的白话诗集的名字,又作这诗表示我的态度。”4
《尝试篇》完全是说理的,宣传他的实验主义的文学观,虽属白话,却没有什么诗味可言,但“自古成功在尝试”、“愿大家都来尝试”这种尝试的精神和他的决心和勇气却是很不错的。
尝试白话诗,胡适也尝到不少甘苦。他起初只是单身匹马,没有同志,难免有一种孤单寂寞之感。有一天,他坐在哥伦比亚大学宿舍的窗口,吃完自己做的午餐,正向窗外眺望。远处,赫贞江静静流淌;近处是一大片蓁莽丛林,点缀着几簇野花。忽然,他看见一对黄蝴蝶从树梢头翩翩飞来,过了一会,一只蝴蝶飞下去不见了,另一只独自飞了一会,也悄悄飞下去,找他的同伴去了。胡适不觉神与物游,触动自己寂寞的心境,便写了一首白话小诗,题目叫做《窗上有所见口占》。诗云: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5
这便是胡适当年孤单寂寞心境的真实写照。他初作白话诗时不仅没有同志,还遭到留美朋友们的反对和嘲笑。经过几番笔战,胡适觉得空道理说服不了别人,于是专心“实地试验”,意欲用作品来证明以白话作诗的主张。他作了《黄蝴蝶》、《尝试》、《他》、《赠经农》等几首诗以后,居然也得到朱经农、任叔永、杨杏佛等反对派的称许。
朱经农不但不再反对白话诗,自己也作起白话诗来了,且欲再挂“白话”招牌。他寄给胡适一首白话诗,其中云:
日来作诗如写信,不打底稿不查韵。
……
觐庄若见此种诗,必然归咎胡适之。
适之立下坏榜样,他人学之更不像。
请看此种真白话,可否再将招牌挂?6
经农的诗虽然也无什么诗味,中段还有很坏的诗句,但胡适见了却十分高兴,总算减少了反对势力,争得一个同志,故答诗有云:“寄来白话诗很好,读了欢喜不得了”。
然而毕竟同志太少,白话诗作的水准也不高。直到1918至1919年间,尝试作新诗的人才渐渐多起来。胡适自然很高兴。他说:“这两年来,北京有我的朋友沈尹默、刘半农、周豫才、周启明、傅斯年、俞平伯、康白情诸位,美国有陈衡哲女士,都努力作白话诗。”7 钱玄同也为胡适尚未问世的《尝试集》先作了一篇序。8 胡适不仅多有同志,也有了知音,他也就不再感到孤单寂寞了,白话新诗也越做越有劲,越做越像个样子了。
尝试了整整三年,胡适的白话诗居然有了好几十首,诗稿积了厚厚的一叠。1919年8月他编成一本集子,第二年3月便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这便是我国新文学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翻开《尝试集》,第一编里的诗虽然是白话做的,却多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仍未摆脱五、七言诗及小令的句调格律的束缚,遗留着旧体诗词的明显瘢痕。所以胡适自己也多次以脚喻诗,说道:“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9 《尝试集》在艺术形式上追求“诗体的解放”,但从旧营垒中过来的人,要摆脱旧形式的束缚道路毕竟艰难,出一些“放脚鞋样”的改良体诗也就难免了。在新诗创造的初期,胡适能够这样“一年放大一年”,坚持做白话新诗,奋斗的精神和意志都是可贵的,并起到了为新诗开路架桥的作用。
从《尝试集》的第二编起,便逐步摆脱旧诗词曲的气味和声调,也写出了一些真正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如《老鸦》一首:
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无论思想和艺术,这首诗都是够标准的白话新诗了。以后的许多诗,如《一颗星儿》、《“威权”》、《乐观》、《上山》、《周岁》、《一颗遭劫的星》,及第三编的《一笑》、《平民学校校歌》、《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死者》、《双十节的鬼歌》等篇,便越做越自由、越自然了,内容上也多抒写民主自由、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呈现出与旧诗截然两途的一派崭新气象。
《尝试集》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当时寂寞的中国诗坛上影响很大,仿效“胡适之体”作诗的人很不少。仅过半年,《尝试集》便再版了,两年之中销了一万本,在那时可算是破纪录的了。1922年10月又出“增订四版”,这是经过“众手增删”的本子,基本上成了《尝试集》的定本。
众手增删《尝试集》,不失为五四时代诗坛的一段佳话。胡适自记道:“删诗的事起于民国九年的年底,当时我自己删了一遍,把删剩的本子送给任叔永、陈莎菲,请他们再删一遍。后来又送给‘鲁迅’先生删一遍。那时周作人先生病在医院里,他也替我删一遍。后来俞平伯来北京,我又请他删一遍。他们删过之后,我自己又仔细看了好几遍,又删去了几首,同时却也保留了一两首他们主张删的,例如《江上》,‘鲁迅’与平伯都主张删,我因为当时的印象太深了,舍不得删去,又如《礼》一首(初版再版皆无),‘鲁迅’主张删去,我因为这诗虽是发议论,却不是抽象的发议论,所以也保留了。有时候我们也有很不同的见解,例如《看花》一首,康白情写信来说此诗很好,平伯也说他可存,但我对于此诗始终不满意,故再版时删去了两句,三版时竟全删了。”10
帮助胡适删诗的人仅这里提到的就有六人。他们朋友师生之间并非一味庸俗捧场,而是直陈所见,讨论争辩,关系倒是相当诚恳亲密哩。
胡适尝试白话诗,原是为着提倡白话诗,作“诗界革命”,因此,尝试了一段他便总结自己尝试创作的甘苦,写了《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谈新诗》等专文,从理论上探讨白话新诗创造的路子和经验。据朱自清先生说,胡适关于新诗的这些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以及文学研究会诸作者大体上也这般做他们的诗。《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11 朱先生的话也大体上客观反映了胡适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胡适一生写过不少诗,但他的思想性格毕竟偏重于理智,缺乏诗人素质,诗的成就并不高。他的《尝试集》以“诗体解放”为主要的追求目标,眼光过多地拘囿在文字形式方面,从中虽然可以看到怎样从旧镣铐里解放出来的努力,不少白话诗也写得自由活泼、流利清新、时有韵致,但诗的境界大多不高,格局比较狭小,缺乏真挚热烈的感情,缺少深度和力度。因此,我们今天来翻翻《尝试集》,大约多半是为着一点历史的兴趣而已。它作为我国的第一本白话新诗集,在新诗发展程途中的历史价值看来高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和艺术的价值,这样评价或许比较客观公允罢。
-------------------------------------------------------
1胡适最早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是翻译俄国泰来夏甫的短篇小说《决斗》,载第2卷第1号。这篇作品是用白话翻译的,也是《新青年》上最早出现的白话文字。第2卷第6号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即《朋友》(《蝴蝶》)、《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
2《答梅觐庄一白话诗》,见《藏晖室札记》,上海亚东图书馆1936年版,卷十四, 第965~974页。全诗共五节,一四三句,后来作者在《逼上梁山》一文中引录了52句,此处所引诗句为该诗第二节前几行。
3陆游这首诗题为“能仁院前有石象丈余,盖作大象时样也”,南宋乾道九年(1173)夏作于嘉州,时陆游正“知嘉州事”(即任嘉州的行政长官)。州辖乐山县境的能仁寺有丈余的石象,陆游认为是准备作乐山大佛之前作的“样”。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嘉定府:大象阁,在凌云寺,唐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水三江之合,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象,高逾三百六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至韦皋时,积十九年而工始备。皋有《大象记》。”陆游同时也作有《谒凌云大象》一诗,见《剑南诗稿》卷四。
4《尝试篇》初见于《藏晖室札记》卷十四“二六尝试歌”(1916年9月3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6年版第1019~1020页。后收入《尝试集》初版,序与诗文字有较大改动。1922年10月出增订4版时,经作者修改、删序,移在卷首作为“代序二”。此处所引乃该序的后半,其中可见胡适一开始就缺乏诗人的素质,他竟把诗的兴寄和想象、夸张等抒写技法与说大话、空话混为一谈。大约后来也颇悔失言,便将序全删了。
5此诗写于1916年8月23日,见《藏晖室札记》卷十四,第1007页。后改题为《朋友》,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后收入《尝试集》,改题《蝴蝶》,是《尝试集》中现存最早的白话诗。
6见《藏晖室札记》卷十四“三八答经农”,第1032~1033页。
7见《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尝试集自序》),载《新青年》第6卷第5号。后收入《尝试集》初版。1922年10月增订4版删。
8钱玄同《尝试集序》,作于1918年1月10日,载《新青年》第4卷第2号。收入两年后才出版的《尝试集》初版,增订4版删。
9《尝试集四版自序》,载1922年10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增订4版卷首。
10同注9。
11朱自清先生自己便是早期的新诗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他说的这番话见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卷首他所写的《导言》。《导言》对胡适评价颇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