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二十四章 谋求自立自强本体(3)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二十四章 谋求自立自强本体(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四章谋求自立自强本体(3)

        然而就是学习造船造炮也有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经历了欲购买模仿制造、自行研制、购买外国机械制造三个阶段。咸丰十一年,清朝政府经李泰国牵线向英国购买10艘轮船,最后确定7艘,曾国藩积极赞成与支持购买轮船目的是自己模仿制造。英国人的蛮不讲理打破了曾国藩的美梦。不得已曾国藩只得寻找新的途径。

        今所购七船既已化为乌有,不得不另求造船之方,拟即开设铁厂,粗立规模。查有容委员宏,往来花旗最久,熟悉语言文字,派令前往西洋购买制造之器。

        新的途径就是开设铁厂,派遣容闳出国购买机器。“敝意欲乘此闲暇,购器募匠,试造轮船。”1865年李鸿章用四万两银子在虹口购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即放在该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近代最大的新式工厂之一,是江南船厂的前身。1868年,即同治七年七月,江南制造局制造出第一号轮船,曾国藩命名为恬吉轮船,取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之意。这艘船的造成,使他由衷地感叹:“中华自强之道,或基于此。”

        在引进外国机械制造轮船之前,即在1861年安庆收复的第一年,曾国藩就从非常困难的军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主要生产子弹、火药、炸炮、劈山炮和火轮船。自己研究、生产小火轮。1862年8月,由徐寿与华衡芳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试产成功,曾国藩亲自去现场察看,高兴地在自己的日记和给朋友、给奕訢等人的信中赞叹:“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做我以其所不知矣!”不久后又自做了一台小火轮,他亲自登上小火轮,高兴地参加试航。对这些成绩的取得,曾国藩都显得特别的高兴,以为有了这样的轮船,中华才可以“渐图自强之计”。

        至于制造枪炮,也是曾国藩非常重视的。他认为:“至外国火器,诸臻精巧,惟铜冒自来火,费钱有限而妙用无穷,尤远胜于中国。引药有畏风畏雨之患,臣拟设法推广于鸟枪、抬枪诸器。”因此“洋火药亟宜仿造,候饬宁、沪二局试办,以为自强之资。”安庆内军械所、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都从事枪炮的制造。在曾国藩的倡导与力行下,火器制造成为一时之盛。1865年5月,李鸿章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该局从外国购置机器,聘用外国工匠作为技术指导,主要生产枪支、火炮、子弹及其他军用物资。到同治八年(1869年),已能制造多种口径的大炮、炮车、炮弹、枪弹及各种军用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同治六年(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设“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同治九年(1870年)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生产的军火,主要供应北洋水师、直隶、热可、察哈尔、奉天、吉林、黑龙江、西北边防备军和淮系各地驻军使用,还拨给其他省份。在中俄、中法、中日甲午战争中,都大量使用该局制造的军火。大量新式武器的制造与使用,极大提高了中队的装备水平与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曾国藩所追求的“自强”目标。

        讲求外交人才

        曾国藩认为,国家要自强,必须在 “修政事、求贤才”两件事上下功夫。经历了与太平天国、捻军的战争后,清朝政府已经奄奄一息,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国力衰竭,民不聊生。振兴国家已成当务之急。

        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须则报德有其具,逆则报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内地之民,人人媚夷,吾固无能制之;人人仇夷,吾亦不能用之也。

        曾国藩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强之途径。首要的工作是修政事、求贤才;其次则是学习制作枪炮、轮船。关于学习制造枪炮、轮船前面已经专门阐述,这里不再一一论述。这里我们需要阐述的是曾国藩修政事与求人才的问题。求人才的重点是外交人才。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政事,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就是修明政治,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百姓富裕、国家强大,就是古人所强调的“民富国强”。国家不强大,不管有理无理有德无德,总是要受他国的欺侮。

        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遍体鳞伤。根据有关资料,太平天国等战争带来的灾害非常巨大,光死人这一块数字就相当巨大,有说死了2000万,也有说死了1个亿的。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战争中的安徽、江苏等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人烟”的现象确实惨不忍睹,很多村庄成为断垣残壁、很多土地被抛荒无人种植,人肉论斤计卖,价格昂贵。地方政治荒疏是晚清的一大弊端。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就深有感触。他在写给倭仁的信中说道:“此间小民困苦已极,实不堪再遇灾歉。侍本思力清积狱,一疏冤滞之气,若逢荒岁嗷嗷之众,争讼四起,则可虑者更多矣。”曾国藩履任之时,整个直隶有积案10000多件,很多案子当事人告到京城也没有处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此间吏治之坏,实苦牧令乏贤”。基于这种现状,曾国藩的弱国外交领导力重点之一就是在于“得贤吏,赋役有经,纪纲不紊,蠲除苛敛,清厘滞狱,民教一体,各使适俗安民”。</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二十四章 谋求自立自强本体(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