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八章 构建先进组织结构(1)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八章 构建先进组织结构(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八章构建先进组织结构(1)

        1852年6月曾国藩被钦命为江西乡试正考官,24日出都,7月25日达到安徽太和县境的小池驿。在这里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立即取道黄梅,回到家乡。11月,太平军攻陷汉阳。这时朝廷要求曾国藩办理团练的谕旨也下达了湖南省巡抚张亮基处。按照古代的礼制,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停职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又叫“守孝”, 明清时期丁忧规定时间为3年,在这期间,居丧守孝,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不与妻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丁忧期内如果国家有特殊情况,比如战争,需要丁忧官员出来任职,叫做“夺情”。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家,又担任过礼部侍郎,深悉古代礼仪制度,之前江忠源被夺情任职带兵镇压太平军,他还写信劝阻,现在朝廷要夺其情,令他守孝期间负责团练、剿匪,他自然不愿意。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十二月武昌省城失守。正准备上疏恳请在家终制,疏稿已经写好,却接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公函。函中,张亮基告诉曾国藩武汉失守,人心惶恐,恳请他出来主事。好友郭嵩焘又特别到曾国藩家,和他彻夜长谈,力劝他出来保护桑梓。不得已,曾国藩才毁弃前疏,改变了终制的初衷,违背了他所遵守的礼仪制度,于1852年12月17日起行,21日赶到长沙,与张亮基筹商办团练、查办匪徒的事务。这样曾国藩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事业组织了一个先进的组织,一个干事的平台。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举措,是成功的基础。

        旧制度催生创新

        曾国藩是一个改革者。他的改革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谨慎的改革态度,遵循 “利不十不改革”的传统思想;二是因时适变、与时俱进的改革态度。前者着重于改革的效率,以效率为动力;后者着重于实际需要,旧的制度、措施已经不适应新的事业的需要,阻碍事业的进行,必须推进改革。他认为:

        礼俗政教,邦有常典。前贤犹因时适变,不相沿袭,况乎用兵之道随地形贼势而变焉者也,岂有可泥之法,不敝之制?……异日时易世殊,寇乱或兴,若必狃于前事,……凡可得而变革者,正赖后贤相时制宜,因应无方,弥逢前世之失,俾日新而日盛。又乌取夫颛已守常,姝姝焉自悦其故迹,终古而不化哉?

        特殊的时代实际、特殊的时代要求,必须推进常规制度的变革。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卓越的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就是要适应这种客观规律,并且加以使用,不食古不化,不拘泥前法,不裹足不前。在晚清的那种局面中,曾国藩清楚看到国家军队的不可使用,要想在纷争四起的时代有所建树,必须改弦更张,别开生面,建立一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新式军队。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没有形成正规的军队制度,他所依靠的组织是牛录。一个牛录只有10个人,相当于一个班,实行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战时是兵,非战时是民。这种组织结构作为处于一个氏族、部落狩猎、出师是比较合适的,它实现了战斗力与后勤保障的有机结合,便于动员,便于行动。随着战争的扩大,部落的发展,地盘的拓宽,牛录发展为固山,即旗。分为黄、白、红、蓝四旗。每旗下设5甲喇,每甲喇为5牛录,每牛录300人。1815年,又扩充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皇太极时期因为入关的需要,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二十四旗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满洲八旗。

        满族人数毕竟少,兵源不足,所以多尔衮执掌军队时,就大力发展绿营兵。绿营兵的主体是改编的明降卒与招募的汉人,属于经制兵。绿营除少数配合驻防八旗拱卫京师以外,绝大部分都驻扎在各地,维护地方安全。京城绿营由步军统领,地方绿营由总督或巡抚掌管,提督和总兵负责操练、征战。绿营分陆营和水师两个兵种,各有马兵、步兵、守兵3个等级。绿营设标、协、营、汛4级。总兵以上的官员统领的绿营兵叫标兵,是绿营的主力,有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协,由副将统领;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统领;汛,由千总、把总统领。

        清朝军队经常保有量,旗兵25万,绿营兵65万,总计90万。这是统计数字上的数据,实际上稍微少一些。旗兵、绿营兵创立之初,非常能战,康熙时期平定三藩、北征准格尔,收复台湾使用的主要是绿营兵。自嘉庆至道光,国家相对太平,小战年年有,但是大的战争没有。军队升平日久,刀入匣、弓入库、马放南山,军队战斗力削减。

        清朝军队越到后来,制度性弊端越明显。

        首先是世袭兵制的落后。世兵制,顾名思义,是世代为兵。一入兵营,代代为兵。就像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很多都是一家人、两代甚至三代人在一个厂。清朝当兵是牢不可破的铁饭碗,当了兵就可以就业,哪怕是个傻瓜、混蛋、文盲,只要当兵,世代当兵。当兵成为安排就业的捷径,士兵的心思也就在战斗上了。清朝士兵的工资低,一个月只有1两多银子,难以养家糊口,士兵做小生意的不少。士兵做生意去了,哪里还有心思训练呢。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点操、训练,就请当地人代劳;一遇战事,代劳的不愿去送死,就转请流离失所、没有生活保障的流浪汉、乞丐入军。世袭兵制成了国家的负担,临阵打仗毫无用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八章 构建先进组织结构(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