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一章 广泛吸取他人智慧(3)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一章 广泛吸取他人智慧(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一章广泛吸取他人智慧(3)

        按照曾国藩最初的想法,是要曾国荃带8000人去上海的。曾国荃是较早提出要曾国藩派人去上海的人之一。早在1861年9月,曾国荃就提出上海渴望湘军,需要湘军前去保护,而且上海还可以筹措大量军饷。要求曾国藩“绸缪于未雨,防患于未然,不可不深图,不可不早虑,伏祈酌量,迅赐施行为祝。”(《曾国荃全集》岳麓书社第五册第113页)一般的领导艺术是谁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往往就派谁去实施这个建议。正是按照这一要求,曾国藩决定派曾国荃去。可是,真正决策的时候,曾国荃不愿意去上海。曾国荃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金陵,太平军的老巢。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转派李鸿章去。李鸿章1859年到曾国藩幕府,给老师出谋划策,对他的才华曾国藩是很赏识的。1860年即推荐他担任道员。要他去上海,曾国藩是很放心的,但是李鸿章手里没有兵勇,必须另起炉灶。曾国藩统帅的主要部队是湘军,是湖南人,将军是湖南人多,勇也是湖南人多。鲍超虽然是四川人,但是,一直在他的调度掌控之中,然而李鸿章组织淮军则不同,基本上脱离湘军的组织管理,与湘军“分庭抗礼”。中国自古以来,这样的情况还没有过,也没有人做得到。谁不愿意掌控权力,谁愿意将自己的权威划分出去呢?谁愿意组织一支队伍来替代自己呢?没有人会这么做,但是曾国藩做了。

        复制湘军,建立淮军,这样的分权做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需要领导者具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以及以天下大局为重的理念,需要领导者对分出去领导者的充分信任。缺乏信任,缺乏大局意识,缺乏宽广胸怀,这是无法做到的,也不会去做的。因为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建立“子公司”,而是建立一个“新公司”,而且这个新公司以后可能取代“旧公司”。

        曾国藩认为:“事之变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变化发展的局势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需要众多的人一同投身其中,因此需要分权。分权意味着有了分担责任的人,自己就会轻松;不分权,一个人担当大事,就需要很多功夫。同时分权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团结人心的作用。“营哨之权过轻,不得各行其是。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者,则无其事也。”提高营哨的权力,就可以解决“危险之际” 士卒“畏而从之者,则无其事也”的问题,形成同进同退的良好局面。淮军的创建,使曾国藩摆脱了常规的领导方式、指挥方式,摆脱了来自清廷的猜疑、掣肘,获得了更多的信任,能够一心一意谋划围剿金陵的战略性决策。李鸿章到上海后,参照外国兵制,进一步改造淮军,增强了战斗力,成为镇压太平军与捻军的主力,取得了赫赫战功,完成了由东面对金陵实施大包围的战略意图。

        分权,最难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是把权力分给什么样的人,分给多大的权力。作为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曾国藩深刻懂得“任人则逸,独任则功”的道理,极力主张“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一生致力于选择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安排在众多关键性的岗位上,并且给予他们权力,对他们的决策不干预、不遥制。他的做法是逐渐将水路军事指挥权分给所属军官,自己不亲自指挥作战;将筹饷的权力交给各地,在湖南设立了东征局,在江西、江苏、广东等都设置筹饷机构,由朝廷委派人员负责;大量起用地方官吏,确保遭到战争破坏的行政体系正常运转。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启用,分散了权力,凝聚了力量,完成了他“内圣外王”之鹄志。</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一章 广泛吸取他人智慧(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