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舍得TXT下载>>舍得>> 第五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TXT下载

    舍得: 第五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五章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

        严讷作为像国务院总理一样的大官,要强行赶走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可以说是不用费吹灰之力。但严讷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施惠于人,使那家人主动献房,这不仅是严讷做人有着高尚品德,也是他做事有着过人的智慧。也正是因为此他在明朝中晚期黑暗的官场做官多年,却可以得到善终。因为他明白,以强制的手段来处理事情,也许能够做得很快,但是这往往会伤害到别人,伤害到了别人,就会给自己留下后遗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舍得小利,着眼未来”这是一个既不伤害对方,又有利于自己的最好办法。

        公元前548年,齐国的齐庄公被人杀死了。齐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杵臼被立为国君,他就是齐景公。齐景公这人穷奢极欲,嗜好大兴土木。他修建了不少的楼台宫室,又搜集不少的良犬骏马。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压制民众的不满情绪,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还实施了很重的刑罚,老百姓的怨气更大了。景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尾,一个叫公子夏。这两个人早想夺取王位。他们针对景公的倒行逆施,开始施恩于民众。景公却没有察觉公子尾、公子夏的用心,还觉得他们只做些讨好小老百姓的事情,真是可笑极了。

        有一次,景公前往晋国访问。晋平公举行酒宴招待他,坐陪的有晋国著名的乐师师旷。师旷不仅精通乐理,而且懂得如何治理国家。齐景公很早就听说他的大名,所以酒宴刚一开始,景公就毕恭毕敬地向师旷求教治国为政的道理。师旷淡淡地回答了一句:“必须善待老百姓!”景公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就没有在意。酒喝到差不多时,景公又想从师旷那里讨教一些治国的高招,便再次向他求教:“太师,你还有什么能赐教寡人的高招呢?”而师旷却还是那句“必须要善待老百姓”的话。景公心想或许是师旷徒有其名吧,怎么翻来覆去总是这么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呢?

        酒宴结束之后,景公就要回宾馆去了,师旷来送他。景公有些不甘心,就第三次向师旷求教,师旷仍然重复了那句已说过两遍的话。景公回到宾馆后,越想心里越不塌实,师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句话,难道真的有所指吗?想着,想着,景公突然醒悟到:弟弟公子尾、公子夏在国内大得民心,原因就在于他们施恩于民。他们获得了民众的拥戴,岂不构成了对自己的威胁?想到这里,景公吓出了一身冷汗。景公回国之后,立即下令打开粮仓,赈济饥民,并把府库中多余的财物,分发给孤寡的老人。他还下令后宫中,未曾受过宠幸的宫女,将她们嫁给民间的无妻百姓。对于年届古稀的老人,都由国家供给粮米。他如此竭尽全力地施加恩德于民众,渐渐地民心朝向了景公这边。这样过了两年,景公的两个弟弟感到景公威信日高,地位更加巩固,见篡位难以成功,便都逃亡到了国外。齐景公这时,才从心底生出了对师旷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齐景公是个国君,为了得到老百姓对自己的支持,他还不得不施加恩德于民众。我们一个普通人,为了能在将来得到他人的支持,难道还不应该舍得眼前的一些小利吗?

        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做攻心活动。很多人在进退之时,不懂得攻心之术,所以往往是进退两难。“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舍得小利,着眼未来的办法,就是最好的攻心术。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在我国是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意是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情。“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郑庄公,一个就是共叔段。因为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母亲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母亲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他仗着母亲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的事放在心上,并积极进行着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郑庄公的一个大臣知道后,劝庄公说:“您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一个人若是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就在共叔段准备与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时,早有防备的庄公,趁机出奇兵攻打他的老窝。长期受到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了战斗,多行不义的共叔段很快就兵败自杀了。

        明朝的宦官刘瑾,也是一个多行不义的人。由于善于察言观色,他深受明武宗的信任,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他见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便趁机专擅朝政,当时的人称明武宗为“坐皇帝”,称他为“立皇帝”。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的威胁很大,所以他对正直的言官借故进行罢免。他处罚大臣的方法很多,一是所谓的罚米以供应边境。因为处罚的数目很大,很多大臣被罚得破产。而他最狠毒的是去衣廷杖。明朝原来的廷杖只是对有错误的大臣所进行的一种侮辱,所以行刑时允许用毡、毯以及棉衣垫在身上。但刘瑾却要大臣脱衣受刑,结果有的大臣被当场打死。刘瑾还造了一种大枷,有一百五十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舍得,小说《舍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舍得 第五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