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舍得TXT下载>>舍得>> 第五章 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3)TXT下载

    舍得: 第五章 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五章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3)

        朱家便到洛阳去拜见了汝阴侯夏侯婴。夏侯婴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刘邦的老乡,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如果让夏侯婴去劝说刘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夏侯婴见来者是一个人人称道的侠客,自然高兴万分,摆酒与朱家痛饮。朱家乘机对夏侯婴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夏侯婴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罢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夏侯婴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夏侯婴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夏侯婴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奏明。刘邦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后来季布还被任命为郎中。季布为了报答朱家的大恩大德,几次去找朱家,却始终没有见到朱家。朱家有意避而不见,就是不想获取季布的报答。

        “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福泽深厚的人总是有贵人前来相救,这并不总是他的运气好,而是他平时乐于助人,所以在危急的时候,就有人来帮助他渡过难关,所谓“人助者天助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这样一来,相互帮助的朋友之间,便多了一种施恩与报恩的往来。今朝朋友雪中送炭,对于受恩者却要在必要的时候,不得不以“涌泉相报”。为还这样一份情,报恩者牺牲了自己很多的利益。所以这一份情的价值太高,处理不好,大恩就会转变成大仇。季布与朱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能施恩不图报,也不埋怨他人。

        多行义举、乐于助人,自然会得道多助,然而人情却不可滥用。慎用人情,就是要记得维护他人的尊严,像季布与朱家一样,做到施恩不图报,以减轻报恩者的心理负担。否则恩情就很容易将他人压垮,大恩成了朋友心中的最痛,那就不好了。

        4.运用多人的智慧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是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想得还要周到的计策。这是对人多智慧广、人多办法多的一种赞誉。单打独斗总是难成大业,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众人的合作与努力。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终究有限,只有那些善于用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充分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才能成就伟业。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意思是站在高处向别人招手,虽然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很远的地方还是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虽然音量并没有提高多少,可是别人也能很清楚地听到,这就是善于借力的好处。

        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儒臣”督师,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他的成功就离不开用人之智的法宝。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不论是智慧绝顶者,还是大仁大智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是有缺憾的,而那些所谓的愚笨至极的人也有可爱之处。本着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属于“中才”,或更接近于“笨”的一类。他的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相传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就不高。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他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呀等,就是不见他睡觉,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忍无可忍,大怒之下他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贼人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从此以后,自以为不够聪明的曾国藩,就更加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他的幕府就是他的智囊团,有什么疑难问题,曾国藩都让他们出高招、献良策。

        曾国藩幕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幕府,享有“神州第一幕府”称号。在同幕僚长期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曾国藩经常以各种形式向他们征求意见,在遇有大事决断不下时尤为如此。有时幕僚们也常主动为曾国藩出谋划策,以供其采择。而幕僚们提出的意见,无疑会对曾国藩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其中的郭嵩焘,他就曾经说服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在家的曾国藩,组成团练,也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湘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死敌。后来曾国藩又采纳郭嵩焘的意见,设立水师,湘军的水师也从此名闻天下。咸丰四年太平军围困长沙,长沙的官绅们都向曾国藩求救,而此时羽翼尚未的湘军能否打好这一仗,事关湘军的生死存亡。曾国藩就亲自召集各级将官多次讨论战与守的问题,又在官署前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他最终采纳陈士杰、李元度的建议,遂有湘潭大捷。这些都可以说是曾国藩成功的关键。

        其他方面,比如曾国藩采纳容闳的意见,送有识之士出国留学,使他们成为洋务派的领袖,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曾国藩是以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众人相助之益,也多次写信让他的弟弟曾国荃也如法炮制。当然,曾国藩拒绝幕僚的正确建议而遭失败或非议的事例也不少,曾国藩晚年对此也颇为后悔。总体而言,曾国藩能够虚心纳言,鼓励幕僚直言进谏,这对他事业的成功有很大帮助。所以有人说:“曾国藩的成功并不是他个人的才能出众,而是由于他的幕府人才众多,而他又能集思广益的缘故。”</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舍得,小说《舍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舍得 第五章 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