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TXT下载>>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第一章 稳慎之道,磨砺之功(2)TXT下载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第一章 稳慎之道,磨砺之功(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一章  稳慎之道,磨砺之功(2)

        深思熟虑,筹思周详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办起事来,往往只是孤立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往往因牵一发而未考虑到会动全身;由于一件事没有处理妥当,导致其他事情也陷入被动的局面。

        曾国藩做事,一定要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左右联系,上下影响。一件事情办不好,其他事情也就因此而错过。所以,他办事非常谨慎,深思熟虑。如果对所办的事情没有周详的思虑,往往会导致功亏一篑。

        曾国藩怕文官不勇敢,怕武官太粗率。他总是反复叮嘱,自己办事也力图考查详备。如怎样办好盐务,曾有两句话:太平盛世,出处防偷漏,售处防侵占;乱离之世,暗贩抽散厘,明贩收总税。这就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方式、不同策略考察得清清楚楚,交待得详细周全了。

        当曾国藩与沈葆桢之间发生了争饷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曾国藩所思所想不可谓不熟不深。他在给人的信中说:江西争厘之事,不胜则饷缺而兵溃,固属可虑,胜则求利之名尤著,亦为可虑。他反复筹思,惟告病引退,少息二三年,庶几害取其轻之义。

        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们无不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催促曾国藩上书争饷。曾国藩心里不愿同沈葆桢闹翻,但迫于湘军用饷太急,只得具疏力争,要求仍把江西的原款发给湘军,“不可遽改局面,动摇军心,致生功亏一篑之变”。奏疏寄出后,清廷以户部“部文”的形式答复曾国藩,采取折中的办法,劝告二人和衷共济。曾国藩一再思忖:“部文”的内容,一定是沈葆桢“恶人先告状”,他断了湘军的饷还不算,还硬给自己加上“广揽利权,贪得无厌”的罪名,自办湘军以来受了不少窝囊气,但都比不上沈葆桢给他的这个气大。大家商量着如何对待沈葆桢和这个“部文”,多数人主张上奏弹劾沈葆桢,告他防守不力,丢失城府,吏治无方,劣幕操纵;弹劾他不顾大局,断绝湘军供饷,造成金陵围城军的困难,后果难料。幕僚们还认为,过去的陈启迈因不供湘军饷械被罢了官,沈葆桢的下场肯定不会比陈启迈好。

        曾国藩听了大家的议论,狠狠地抓起笔来。他知道要参沈葆桢的确不难,以现在自己的身份,以朝廷急待让湘军攻克金陵的迫切心情,以江西丢失的城县,以沈葆桢的不顾大局,参掉一个沈葆桢太容易了。然而,他思忖再三,又慢慢放下笔。他考虑到,沈葆桢是自己一手保荐的,又是自己节制下的巡抚,因为军饷问题而告自己手下的官员,也太没有涵养。再者,自己所争之饷,正好又是为了自己的九弟曾国荃。曾国荃锋芒毕露,已是众矢之的了,若再为他争饷,必然会给攻讦者提供口实。思前想后,他放弃了弹劾沈葆桢的念头。

        曾国藩考虑问题,总是未料其成,先思其败。在做一件事情之先,找出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在哪里,这样的影响是大还是小,是否足以构成对成败的威胁,从而再去考虑该不该做和怎样去做。

        曾国藩认为,人们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官宦,靠正当途径积累一些财富是好事,但处于乱世、衰世就不一样,尤其是骤然富贵,为人所忌,总是衰败之端。曾家的祖宅叫黄金堂,文如其义,祖宅的名字寄托着贫穷人对富裕平安的向往和希求。自从曾门兄弟相继做官后,黄金堂真的阔气起来。先是曾国荃几次回乡翻盖、修缮,已有大户人家的气派,但曾国潢还嫌简陋,他与曾国荃商量,再加修缮。由于规模很大,曾国藩便去信提醒。</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小说《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第一章 稳慎之道,磨砺之功(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