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商经TXT下载>>商经>> 十七、重义轻利,不为物役(3)TXT下载

    商经: 十七、重义轻利,不为物役(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十七、重义轻利,不为物役(3)

        作为旧时的商人,自称只知道“铜钱眼里翻跟斗”的胡雪岩,能够在彻底输光的时候,如此洒脱地“认”了,实在是令当时许多人赞叹。

        商场上没有常胜将军。驰骋商场,就必须都要做好输的心理准备,都要有赢得起也输得起的心性。只是赢得起还不足以服人,只有输得起——输得洒脱,输得志气,才是真正的汉子。只有像胡雪岩那样能够抱定“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宗旨,且能参透个中玄机,输了也输得光明磊落,才能成为真正的汉子。

        一个生意人要具备输得起的品质,才能成为成功的商人,只有如此才会对于“钱财身外物”这句老话,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道理浅显易懂,但做起来难度很大。当真正面对钱财得失时,真正洒脱地将钱财看成是身外之物,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即如胡雪岩,如此洒脱的一个人,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所谓看得开也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的话。这也不难理解,常人切于己身的苦与乐,很大程度上都与这身外之物有关。平日里,常人沉醉于物质享乐,哪能就那么容易轻飘飘地将它视之如粪土!譬如我们都知道人是一定要死的,但我们却也总在希求长生,害怕死的那天会突然到来。“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而且还一定要“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道理都会说,也都明白,但真正面对现实时让你去做,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可见对于这身外之物。确实需要有一个合于人情事理的正确的态度。也就是人以驭物而不可为物所驭。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就人生来说,还有比钱财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健全而完整的生命,因为这个世界上还不会有人会甘心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金钱。因此假如一个人追求钱财而执迷不悟,为钱财之得失耿耿于怀而不能自释自拔,甚至“倾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难眠,呼蛩语恨”,那就实在是不可理喻了。

        生意人出入商海,每天都与金钱打交道。所以生意人更应该知道,自己由钱财获得的乐趣,不是钱财本身带来的,应该是从超脱于钱财之上,自由驭使钱财而来的,应该是从做生意的过程本身而来的。

        3.安邦济世,红顶商人

        正因为身处生意场却能超脱金钱之外,常有慷慨之举,虽为商人胡雪岩却能以国家社稷为重,他帮助朝廷筹粮筹饷,赈济灾民,为社会安定、商业繁荣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因而在官、商两界颇有人缘。胡雪岩游刃于官商两界,步步为营,节节上升,最终登峰造极,以“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在封建时代,商人虽然聚敛了不少钱财,但终归社会地位低微,因此以富求贵,跻身官场一直是商人的梦想。

        晚清时,虽然一些思想颇为开明解放的官员,发出“以商立国”、“商为四民之纲”的呐喊,然而,由于传统的惰性作用,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步履还是相当沉重的。又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代代承袭的官本位思想已成为积淀于人们心中的价值取向,畸变成难以挣脱的怪圈。商人在商场上有一番成就后,往往通过捐纳等渠道,获得官员的身份,以此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唐力行在《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一书中举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苏州总商会为例,其总理、协理两人拥有中书衔,十六个会董中,捐有二品职衔、候选州同衔、都事衔者各一人,试用知府、布政使司理同衔各两人,候选同知、同知衔,候选郎中、员外郎,候选县丞、知事各三人。这说明中国的近代商人仍竞相捐纳报效,想方设法与官僚沾边,以博取荣衔、求得封典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与胡雪岩有生意往来的南浔“四象”(大丝商资财在银洋五百万元以上的称“象”,一百万以上者为“牛”,十万元以上者叫“狗”)之一的庞云鏳(1833—1889年)以儿子庞云济(1864—1949年)的名义,当年曾经向清廷捐献十万两纹银,作为赈捐河南、直隶灾害报效,后来由李鸿章奏请朝廷,赏庞云济为举人,特赏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

        在清朝,赏穿黄马褂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在官场都可以高人一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的后代昭木连(1776—1829年)在所著《啸亭杂录》记载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凡巡幸,扈从銮以为观瞻。其他文武诸臣或以大射中侯,或以宣劳中外,上特赐之,以示宠异云。”历史资料中显示,只有皇帝身边的侍卫扈从和立有卓著功勋的文武大臣才能获得赏穿黄马褂的荣耀。即使是驰骋疆场大半辈子功勋卓卓的左宗棠也是在五十三岁那年,即1864年(同治三年)从太平军手中收复浙江省城杭州之后才被赏穿黄马褂的。况且黄马褂向来是由皇帝特旨赏赐的,没有臣下指名讨赏的前例。

        但左宗棠鉴于胡雪岩虽为一介商人,却处处以朝廷大局为重,超脱了金钱之外,从不计较自己生意中的得与失,在收复杭州城,平定太平军残余部队过程中鞍前马后筹粮、筹饷,兴办洋务,捐粮、捐钱,功劳卓著,有目共识。为了胡雪岩的缘故,一不怕碰钉子,二煞费苦心做文章。他开始打算在赈案内保举胡雪岩,经与陕甘总督谭钟麟商议,觉得即使获皇帝特旨谕允,部验一关也不容易通过。于是,在1878年3月26日(光绪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左宗棠再次上疏请求皇帝饬令吏、兵两部于陕甘、新疆保案从宽核议。第二天,左宗棠又写信给谭钟麟,其中提道:“即以时务言之,陇事艰难甲诸行者,部章概以一律,亦实未协也。……胡雪岩为弟处倚赖最久、出力最多之员,本为朝廷所洞悉,上年承办洋款赡我饥军,复慨出重赀恤兹异患,弟代乞恩施破格本属有词,非寻常所能援以为例。……如尊意以陕赈须由陕西具奏,则但叙雪岩捐数之多,统由左某并案请奖,亦似可行。”4月12日(三月初十日),左宗棠再次写信给谭钟麟,说:“实则筹饷之劳唯雪岩最久最卓,本非他人所能援照,部中亦无能挑剔也。”十天以后,左在给谭钟麟的信中又一次强调指出:尽管黄马褂非战功卓著者不敢妄请,但它大致依照花翎的赏赐章法。胡雪岩既然已得花翎,已类似战功之赏,而且他对全国各地水旱灾害赈捐达二十万,谁能比得上?由此左认为替胡雪岩奏请黄马褂也是与他的功劳相当,似亦并不为过。</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商经,小说《商经》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商经 十七、重义轻利,不为物役(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