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商经TXT下载>>商经>> 十一、送人成仙,自己上天(5)TXT下载

    商经: 十一、送人成仙,自己上天(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十一、送人成仙,自己上天(5)

        3.水涨船高,人抬人高

        胡雪岩为人处世,不仅巧妙地经营自己的官场靠山,而且还善于“抬人”——帮助自己在官场的靠山更上一层楼。因为商人与官场上的靠山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如果只是你单方面依靠对方,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老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时间长了总会凉下来的,再好的关系也难以维持,再好的靠山也会有靠不住的一天。胡雪岩在与官场交往的过程中,深明此理,所以他处处为官场中的朋友王有龄盘算谋划,让王有龄觉得胡雪岩除了对自己当初有恩之外,更是王有龄仕途升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杰出人才,从而铁了心地利用自己在官场中的势力帮胡雪岩发财。这就是“送人成仙,自己上天”。

        在古代,最有威慑力的东西莫过于权杖。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如此,权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权力就是财富,《汪穰卿笔记》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候补道为某商行总办打通关节跑成某省开矿权。事前候补道曾开价索要十万两银子的好处费,该总办一口答应,而且对该候补道表现得十分殷勤。谁知道,过了几个月,事情办成,总办再也不露面。候补道再三登门才见到,但这时的总办好像不认识候补道似的,反问候补道有何事。待候补道把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之后,总办装作十分惊奇地说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也许是你记错了吧?开矿权我自己去就可以获得,何必劳驾你呢?即便如此,如果说报酬千、百两,或许还有可能。怎么会许给你这么一大笔银子呢?”这名总办以为事已办成可以过河拆桥了,完全不理会候补道了。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名候补道在气愤之余,竟然千方百计地调动所有的关系,把开矿权重新以高价转给了这家商行的竞争对手。

        古往今来大凡能成大事之人,手笔自然恢弘,行事自然开阔,很少像故事中的那位总办一样过河拆桥。为此,胡雪岩多次点化朋友王有龄“水涨船高,人抬人高”之道,难怪王有龄会在官场上一路发达。

        千里做官只为钱。当官的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杖,除非体己兄弟,否则,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向你直接索要任何东西。所以,上路的部属一定要能学会时时刻刻体会上司所思、所想,经常让上司“心里想”的顺利得以实现。在这方面,胡雪岩无疑是个行家里手。王有龄按照胡雪岩的点拨去做了,效果果然不同凡响。巡抚黄宗汉见王有龄聪颖过人很会办事,经常给自己一些实惠,便对王有龄提携有加。到海运局不久,黄宗汉就把催运漕粮的任务交给他去办。

        当时清政府的开支及军饷多靠江浙一带收入支撑,而江浙每年征收的粮食主要靠漕帮经运河运到北京。运送漕粮本来是一项肥差,但是这一次由于浙江上年闹旱灾,钱粮征收不起来,且河道水浅,不利行船,直至九月漕米还没有起运。到王有龄做海运局坐办时,漕米已由河运改为海运,也就是首先由浙江运到上海,再由上海用沙船运往京城。现任藩司因有前任被巡抚整斥的前车之鉴,不想管漕运这块“烫手山芋”,便以早已改海运为由,将这档子事全部推给了上任不久的王有龄。

        王有龄为此急得团团转,刚刚顺利得到一个实缺以为自己时来运转的那份得意劲儿,也被这副千斤重担压得蔫了下来。因为漕米是上交朝廷的“公粮”,每年都必须按时足额运到京城,谁延误了时期就要查办谁。所以,能不能完成这桩公事,不仅关系到王有龄在官场的前途,而且还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和上司的前途。但如果按常规办,这桩公事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是浙江漕米欠账太多,有十五万石之巨;二是海运的运力不足,本来漕米可以交由漕帮运到上海,可是由于河运改了海运,等于是夺了漕帮的饭碗,他们巴不得漕米运不出去,根本不会为你出力。到时你急他不急,慢慢拖过期限,到时候王有龄自己仍然要丢饭碗。

        然而这桩在王有龄看来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麻烦事,被胡雪岩一个“就地买米”筹划立马化解。在胡雪岩认为,反正是米,不管哪里的都是一样。朝廷要米,看的是结果,并不管你的米是怎么来的。只要能按时在上海将漕米交兑足额,王有龄也就算完成了任务。既然如此,浙江完全可以在上海买米交兑,差多少就买多少,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省去了漕运的麻烦。于是,胡雪岩揉揉自己的太阳穴,信心十足地对王有龄说:“雪公,别着急,世上没有没有办法的事,只怕不用脑筋。我就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包你省事,只是需要多花几两银子,为了保住抚台的红顶子,多花这几两银子也值。”

        “真的吗?”王有龄认为不可思议,但不妨听听再说,便点点头说,“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朝廷要的是米,哪里的米都是一样。缺多少就地补充。我的意思是咱们来个‘移花接木’之计,在上海买了米,交兑足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胡雪岩的话还没说完,王有龄已经激动得跳了起来:“妙!妙!太好啦,就这么办。”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风声千万不能传出去。漕米不是小数,风声一旦泄露出去,米商肯定借机涨价,差额太大,事情也难办。”</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商经,小说《商经》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商经 十一、送人成仙,自己上天(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