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商经TXT下载>>商经>> 五、投其所好,对症下药(4)TXT下载

    商经: 五、投其所好,对症下药(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五、投其所好,对症下药(4)

        怎样打通?仍旧是要送银子!难题是,胡雪岩根本就不认识宝,总不能就冒冒失失地带着银票上他家去。俗话说钱能通神,胡雪岩用四百两银子,从与左宗棠关系向来密切的军机章京徐用仪嘴那里,竟然探听出一条独特的送礼门道。

        原来,北京城有个地方叫“琉璃厂”,专门经营一些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和字画。这地方到现在还有,而且仍然经营这些古玩字画。那时候,清廷满朝权贵虽然无不视贿赂为理所当然,可是依旧是碍于脸面,不敢公然行之,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种变通之法。所谓变通的办法,就是权贵们与琉璃厂的商家挂钩,由商家担任贿赂中转站。

        事情具体的办理过程是这样的:如果某人打算向某大员送礼,求取某一官职,首先要与琉璃厂商家接头,讲定以若干银两的价格购买一件古董或一幅字画。接着,该琉璃厂商家就到大员的公馆去,取出古董或字画,拿回琉璃厂,再卖给行贿者。行贿者买到古董或字画,送给大员;琉璃厂卖出古董或字画,获得银两,留下自己的回扣与手续费,把剩下银子交给大员公馆。

        所以说,就某大员而言,他仅仅是把自家的古董或字画交给琉璃厂的商人去卖。商人卖给行贿者,行贿者又把东西送回大员公馆。某大员并没少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对外人来讲,是由琉璃厂商号送来银两,某大员并没有直接收受行贿者的银子,他只是收了一些古董或字画,那只是文人雅士之间赠送文物,并没沾上铜臭味。当时的权贵们就是这样有意思,十分虚伪,明明是拿红包收贿款,仍要做出没有直接收钱的假象。

        胡雪岩就是用这种办法,巧妙地送了宝三万两银子,结果使素来认为“西饷可缓、洋款不急”的宝,在朝廷上一反常态,拼命地说借洋债的好处,终于使胡雪岩借款一事顺利办成。

        3.有索必给,有求必应

        在胡雪岩那个时代,与官场中人交往,如此投其所好便可药到病除,其实是一个“通例”,实在是屡试不爽的仙丹妙药。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胡雪岩深谙此道,为了培植可靠的靠山,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有时候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

        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家李宝嘉(1867—1906,江苏武进人)在长篇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指出:

        我们中国国民,第一件吃苦的事,既不是水火,也不是刀兵,倘要考究到他的利害,实在比水火刀兵还要加上几倍。他不是别人,就是那一座小小的县衙门。衙门里的人,一个个是饿虎饥鹰,不叫他们敲诈百姓,敲诈哪个?大堂之中,公案之上,本官是阎罗天子,书吏是催命判官,衙役三班,好比那阎罗殿中的牛头马面。虽说普天之下,二十多省,各处风俗,迥然相同,但是论及衙门里向百姓要钱,与那些讹诈百姓的手段,虽然大同小异,却好比一块印版铸成,断乎不会十二分走样的。

        这些话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晚清官府的形象。作者在书中第三十七回写到当时安徽芜湖一开旅店的商人被人讹诈,昏庸的县官反而判他赔偿。后来,旅店商人的家属找到事实证据,证明确系被骗,决定上诉。县官生怕事情败露,不但知错不改,竟然毫无道理地还把商人诬为地痞恶棍,愣是判了十年监禁。

        既然贪官污吏如此以权谋私,而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么商贾散财结官的土壤就根本无法铲除。身处生意场,整天在钱眼儿里摸爬滚打的胡雪岩既非常清楚地了解这样的社会现实,更明白结交官府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要舍得花银子。比如胡雪岩平时一听说某某官员来看他,首先马上从抽屉里抽出几张银票,放在衣袖里这才出去会客。他视来人的声望、地位,多则奉赠万两,少则三五千两。胡雪岩十分明白钱财对于官员所能起到的作用。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对不劳而获的东西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你这里给他一个惊喜,回过头他就会认为你这个人非常好。给了这些官员留个好印象,你以后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自然是方便顺畅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商经,小说《商经》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商经 五、投其所好,对症下药(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