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TXT下载>>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75杨士奇TXT下载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75杨士奇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75杨士奇

        可治国,却不能齐家

        明书《玉堂丛语》记载:“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有三杨。”“三杨”,即“东杨”杨荣、“南杨”杨溥、“西杨”杨士奇。其中杨士奇更被历代史学家尊为名臣。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杨士奇出生于江西泰和,其名寓,号东里。他的父亲英年早逝,只留下孤儿寡母过着贫寒交加的生活。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下令修撰《明太祖实录》。实录,就是个人传记,但皇帝的传记不像一般人传记那么简单。朝廷为此举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征文比赛。杨士奇成绩出众,从此跨入仕途。他先是任翰林院的编纂官,后在吏部尚书的推荐下,进入吴王府做审理,仍隶属于翰林院。

        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建文帝只身逃走,不知所踪。杨士奇被列入新皇帝拉拢的名单,他欣然接受了翰林院侍讲一职。此后,杨士奇一帆风顺。朱棣对他格外赏识,先是让他成为太子阵营的一员,后又迁升左中允,到了永乐六年(1408年)他已是正五品的左谕德了。杨士奇不仅督促太子学习,还为当朝皇帝朱棣讲解《周易》等传统名著。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向太子朱高炽公开表示不满。杨士奇只说了几句太子“宽厚仁爱”之类的大实话,便被卷入太子之争,被捕下狱。不过幸运的是,他很快便出狱并官复原职。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登上皇位,凭着为官能力的增强和与太子的私人感情,杨士奇先是官居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升至少保、少傅,最后还兼任兵部尚书。在内阁成员中,杨士奇首屈一指,行使的权力基本上等于朱元璋曾废掉的丞相一职。

        杨士奇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做事雷厉风行、不畏强权,不但以身作则以包容之心团结了朝廷一大批栋梁之才,还铲奸除恶,积极改善社会政治气氛。明仁宗在杨士奇的影响下也称得上是一个开明有为的好皇帝。他感激杨士奇对自己的辅助和忠心,特意赐给杨士奇一枚“杨贞一印”。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去世,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杨士奇同另外二杨仍是朱瞻基的内阁辅臣。朱瞻基即位之初,外有交趾国公开抵制明朝统治,内有汉王朱高煦蠢蠢欲动。宣宗皇帝没日没夜地招杨士奇、杨荣二人晋见,商讨国家大计。不久,汉王反叛。很快,宣宗御驾亲征,调集主力军队镇压叛军。对外,明朝在军事压制的前提下,通过外交途径、以“给予更大自主权”来换取交趾国的臣服和边疆的稳定。不到两个月,国家政局趋于稳定,社会气氛大大缓和。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年仅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于是,朝中形成两大派别,一派是张太皇太后支持的“三杨”,另一派便是控制了司礼监的大宦官王振,他是小皇帝的启蒙老师,深得小皇帝依赖。

        正统五年(1440年)前后,在兵部尚书徐晞的支持下,王振抓住“东杨”杨荣曾收受贿赂的把柄,设计陷害杨荣,杨荣获罪下狱。此时,杨士奇不顾个人生死,为杨荣求情。英宗念其曾经有功于朝廷,免了杨荣的牢狱之灾。不久,杨荣病死。“三杨”之中的“南杨”杨溥严守中立,没有面对艰难政治环境的勇气。至此,仅剩下74岁的杨士奇独撑着明朝的政局。

        对自己的儿子,杨士奇却并没有留情面。他的儿子杨稷飞扬跋扈,没有丝毫本事。后来杨稷杀了人,遭到了言官们的劾举。碍于杨士奇的面子,皇上并没有立即下旨治罪,但是接着又有人告他儿子“横虐数十事”,皇帝这才下令查治。年老的杨士奇为了避嫌,告老还乡。朝廷安慰并且挽留他,杨士奇感激涕零,但婉言谢绝了。但毕竟事关儿子的死活,一代名臣最终忧郁而死。杨士奇死后,其子杨稷被绳之以法。</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小说《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75杨士奇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