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TXT下载>>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47杜如晦TXT下载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47杜如晦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47杜如晦

        唐朝十八学士之首

        故宫内有个凌烟阁想必大家都知道,凌烟阁原本是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63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其中位居十八学士之首的杜如晦排在第三。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出身名士之家,祖上世代为官。曾祖和祖父都在北周当过大官,祖父杜果则官至隋朝工部尚书,父亲杜吒曾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从小聪明伶俐,悟性极高,喜欢读书,好谈文史,机敏果断,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隋炀帝大业年间,吏部侍郎高孝基器重杜如晦机敏善应变,遂将他补为滏阳县(今河北磁县)尉。他见隋朝政治,又认为县尉之职卑微,因而弃官归家。

        大业十三年(617年)底,李渊父子率军队攻克长安,次年建立唐朝。秦王李世民闻知杜如晦足智多谋,便召进府中任兵曹参军。唐政权初建,需要向各地选派官员。时秦王府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幕僚。不料,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己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有胆识,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以后要建立帝业,必须得此人辅佐。别的人全调走不足惜,唯杜如晦不可舍。”李世民听到此说,立即上奏唐高祖,要求将杜如晦留任秦王府。从此后,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左右,参赞机戎,成为李世民智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盘据今陇右一带的薛举兵强马壮,趁李唐政权立足未稳,出兵东犯。高祖派李世民统兵征讨,杜如晦随军参赞,经两次交战,唐军彻底打垮了西秦的势力,解除了西北方面的威胁。李渊为嘉奖李世民的战功,命其出为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杜如晦随行任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世民为了笼络人才,研究文籍,设立了文学馆,置十八学士,杜如晦被选为学士,后来杜如晦坐上十八学士的首座,与房玄龄并列。

        随着唐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在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逐步展开了一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讳,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随即向李渊讲房、杜两个人的过失,把他们调离李世民的秦王府。杜如晦虽然被外调,暗中潜回李世民处替他出主意。在经过一番周密安排之后,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一班亲兵亲将,发动了有名的“玄武门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消灭了政敌。李世民为皇太子,拜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当年八月,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当了皇帝。杜如晦多年随李世民参赞戎机,尤其是在策划政变,帮助李世民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有功,被提升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邑1300户。贞观二年(628年),又以本官检校侍中,改任支部尚书,总监东官兵马事。贞观三年(629年)二月,升为尚书右仆射,仍然掌管选拔官吏的事,与房玄龄共同掌管朝政。

        可惜的是就在贞观三年(629年)的冬天,杜如晦染病辞官,太宗下诏给他原薪在家养病,经常派人问候,派名医前去诊治。杜如晦的病情加剧后,太宗除了让皇太子到杜家去探视,还亲自到杜府,难掩悲伤地流下了眼泪。在他咽气前超升其子杜构为尚舍奉御。即使皇帝如此贵重其人,杜如晦仍旧抗不过疾病之侵,不久就去世了,年仅四十六岁。太宗为他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又命虞世南为其撰碑文。诏赠开府仪同三司,加司空,改封莱国公。</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小说《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47杜如晦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