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TXT下载>>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26董仲舒TXT下载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26董仲舒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26董仲舒

        影响深远的文化无赖

        “三纲五常”是儒学的基本道德规范,影响了整个封建统治时期。三纲、五常这两个词,就是由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提出来的。

        董仲舒出生于公元前179年,今河北枣强人。传说董仲舒出生的时候,董父找孔圣人的后代赐名。当时孔圣人的重曾孙正看竹简,听明白董家人的来意,闭上眼睛默默地思考了几分钟,用刻笔在竹简上刻了“仲舒”二字,递与他们。“董仲舒”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自古齐鲁多儒生,燕代出方士,三晋产法家,董仲舒自幼便在多种文化熏陶中成长,与其将来形成多内涵的思想体系不无关系。据《史记》记载,西汉初年,传习五经的硕儒共有八人,而董仲舒最擅长的是五经中的《春秋》公羊学。董仲舒引经论事,甚至用《春秋》断狱,将经书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对《春秋》公羊学在汉朝的影响卓有贡献。因此在景帝年间被任命为汉廷博士。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三次应诏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采纳,开领了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秩序神圣化、绝对化;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信条。

        公元前130年(元光四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依据阴阳灾异理论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但没有上奏。他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后来主父偃在一次拜见董仲舒的时候,发现了这篇奏稿,便乘机偷走交给了武帝。武帝召集儒生讨论,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他老师写的,以为是很愚蠢之作,汉武帝一怒之下,把董仲舒关进监狱,按律当斩,但汉武帝鉴于董仲舒是著名的经学大师,特下诏赦免了他,从此董仲舒不再言灾异。

        后来,董仲舒被任命为中大夫,但没几年又被公孙弘设计逐出朝廷。公孙弘与董仲舒是同学,但公孙弘嫉妒董仲舒的学问比他好,后公孙弘入仕,位至卿相,他善于玩弄权术,被董仲舒斥为谄佞之人,致使他更加忌恨董仲舒。适逢武帝欲派人任胶西王相,胶西王刘端是汉武帝的异母兄,特别恣意放纵,去他那里任相的不少人都被杀害,公孙弘便推荐董仲舒,企图借刀杀人。好在董仲舒名声很大,刘端“素闻其贤”,也还能善意地对待他。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董仲舒辞职回家专心写书。为深化其天人理论的内涵,顺应大一统的要求,董仲舒又提出“君权神授”的观念,汉武帝大为感兴趣。朝廷如果有什么议论不决的事情,武帝使命令使者去董家问董仲舒的意见,可见其受尊重程度。

        董仲舒晚年,“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他一生除担任了两次诸侯王的丞相之外,没任过其他官职。虽是无足轻重的闲官,但级别却相当高,属高级官员之列。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董仲舒去世,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因此,董仲舒墓又被称为下马陵。

        董仲舒如此受器重但没有被委以重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为人廉直”。居官时,“数上书谏争”,对社会问题揭露深刻,其政见多与时相左,因此政治上不得志。董仲舒对自己的处境颇有感慨,他作《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小说《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26董仲舒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