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TXT下载>>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10教育与科研领域中的幽灵(3)TXT下载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10教育与科研领域中的幽灵(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0教育与科研领域中的幽灵(3)

        要想彻底解决教育问题,就应该采取最有用的方法。这里所指最有用的方法不仅是指验证后确实有效的方法,也包括建立正确的教育结构。学校自己掌握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要使父母和老师有机会尝试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需要天才

        “认为像美国那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不好的请举手。”

        哗——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一所基础学校(相当于小学到初中),面对来访外国人的提问,六年级某班的约三十名学生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令提问者吃了一惊。

        “为什么不好呢?”

        “因为只有少数强者胜利的社会不是民主的社会。”一名男生回答说。

        与“天才”一词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的诺贝尔奖诞生地瑞典,其学校教育的理念却是——与其培养一个天才,不如没有一个人掉队,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素质。

        谙熟学校教育的哥德堡大学教授本格特?埃德斯托姆说:“瑞典是一个小国,如果不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整个社会就无法正常发展,所以很自然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教育学生怎样加强人的团结共进,怎样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法则下保护人类社会,这就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米凯尔?廖夫格兰执教的学校在南部一个小村,由政府和地方工会主办,150名学生的年龄从25岁到54岁参差不齐,其中一半是失业者。

        据该校的教师介绍,班级里没有学生是为了念大学而来学习的。54岁的沃尔夫?特雷松原来在机场工作了13年,最近失了业,今后他打算在村里当一名业余生活辅导员。35岁的安?哈格曼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曾做过动物饲养员,因为膝盖得了风湿病而失业,现在她想研究环境问题,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像这样的再教育当然需要花费较大的社会资源,但是,整个社会对此都没有异议,政府甚至还计划增加学校的入学人数。本格特?埃德斯托姆教授说:“只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幸福,就算多纳一些税,人们也会认为是‘社会的润滑剂’而乐意支付的。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舆论风气。”

        瑞典国民的税金负担率高达56%,加上社会保险的负担,达到75%。尽管这样,人们依然支持国家实行的福利政策,反对美国那样的弱肉强食型社会,他们觉得极少数人腰缠亿万财富,而大多数人处于失败者位置,是社会最大的悲剧。

        这种认识反映到教育上,便是“我们不需要天才”。瑞典不会将社会资源集中在培养少数精英上,只要受教育者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道德心、责任心和团结共进的精神,就是成功的教育。不像有的社会,天才是不少,可惜这些精英大多道德心和责任心不健全,能说是成功者吗?

        人不能没有对他人的爱。而在有些国家,失业或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被视为智力低下或不愿努力的人,对他们寄予同情会产生“道德风险”——结果是,人们只知道竞争,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导致社会不安定,毫无幸福可言。瑞典人的理念却是:献身于他人的成功,自己才会成功。这种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深蒂固,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了竞争型社会,而选择与他人携手共进。这不能不说是瑞典教育的成功之处。

        科学界的“精英”垄断

        科尔兄弟曾对科学界(其实是美国物理学界)的社会分层问题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一、科学界是由一小群有才智的精英统治着的,所有主要的承认形式——如奖励、有声望的职位和知名度等,都被一小部分科学家垄断;

        二、大部分科学家的工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很小。

        明显地,这一小群有才智的精英就是学术权威,他们是社会分层的结果,是马太效应的产物。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只用一句话就概括出了这种科学界的马太效应:“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名人与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会一顶接一顶地飘来。这时,成名者如果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理智的态度,往往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无名者无人问津,得不到鼓励,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打击,最终变得庸碌无为。

        但马太效应在科学界并非毫无益处,一方面,它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能促使无名者不断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太效应对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突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诺贝尔奖只给名人

        在诺贝尔奖的评选当中,马太效应的表现也十分明显。有人说,诺贝尔奖只会颁发给名人,是名人抬高了诺贝尔奖的社会声誉,而不是相反。确实,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许多科学家、文学家都已是著名人士,他们的成就早已得到举世公认。

        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之前就已名闻天下,因此授予他们诺贝尔奖是人心所向、预料之中的事。

        由于主导着科学领域的方向或潮流,他们的论文也早已被广泛引用,因此不授予他们诺贝尔奖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事情。如1967年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中,引用频率最高的4位科学家,在5年之内,都相继获得了诺贝尔奖:盖尔曼1969年获物理学奖,巴顿1969年获化学奖,冯尤勒1970年获医学奖,赫兹伯格1971年获化学奖。</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小说《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10教育与科研领域中的幽灵(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