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当和尚遇到钻石: 一位佛学博士叱咤商界的密码TXT下载>>当和尚遇到钻石: 一位佛学博士叱咤商界的密码>> 第36节 死亡冥想(2)TXT下载

    当和尚遇到钻石: 一位佛学博士叱咤商界的密码: 第36节 死亡冥想(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到了死亡冥想的最后一个阶段,“今晚即是大限之日”的想法将触发你的本能,开始深受人生最美好、最饶富意义的事物的吸引。通过内在思考与冥想的过程,你已经把思维往前推进,从万事万物皆有尽头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人生与事业。

        你或许已经拥有了可观的财富;你已经满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甚至过得舒适,并且提供家人同等的享受。在工作方面,即使你的体力与精神已不若巅峰时期的强健敏锐,你仍旧拥有丰富的经验,足以成功地完成任何的工作挑战。

        就在此时,一些成功的商业家在晚年开始醉心于慈善事业。这不是因为他们无所事事才投入慈善工作,而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之后,具备了某种智能,得以准确地看出,慈善事业是运用累积多年的财富、权势以及经验,所能从事的一个最有意义的工作。这种类型的人,即是我们先前所谈论的,从事业有其尽头的观点回顾他们的事业,然后开始了无可避免的过程,自问:“这么做值得吗?”

        死亡冥想的要点在于,事先预期未来几年的演变,并且在当前做出一些决定,以便在未来能够以欣喜满足的心情回顾过往。此举不仅仅使最终的目标更加有趣,也使得整段旅程——你的整个事业生涯,更加乐趣横生、更加愉悦。因此,你不妨立即尝试死亡冥想。我相信,最后你将获得一种心境。我们在下一个章节将加以描述,这一心境被称之为“自他交换(exchangingselfandndothers)。

        在死亡冥想的过程中,你的心态必须前进至未来,如此你才能够用万物皆有尽时的心境回顾人生,并且带着欣慰满足之情,明白自己已经完成了整个事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具意义的事情。公司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异;如万物的本质一般,它们被成立、被创造,它们拥有自己的生命,经历种种过程,然后它们走下坡,最后结束营运。你必须用评价人生的观点来评估你的事业;你必须走到事业的终点,然后加以审视回顾。

        而事业却有终了之时。一个商业家即使在事业登峰造极、如日中天之际,也能够真正认清世事无常,繁华皆有落尽之时的事实,那么他在商场上将站得更稳、更强。这种“万物皆有尽时”的态度,使你的头脑保持清晰明澈,人生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也了然于心。佛陀清楚深入地洞见了他事业的尽头——佛教的尽头(即末法时期的来临),并且经常提及佛教的衰亡,以保持自身和信众的清明。《金刚经》包含了佛陀对于佛教衰亡的宣讲。这段文字以须菩提向佛陀提出一个疑问为始:

        喔,世尊,在未来,佛陀殊胜的教法即将被摧毁殆尽的最后五百年之中,将发生什么?任何一个在末法时期的人,如何能够正确地了解如《金刚经》这般的古老经典的含意?

        世尊回答,喔,须菩提,你不应该问如你刚才所问的问题:“在未来,佛陀殊胜的教法即将被摧毁殆尽的最后五百年之中,将发生什么?任何一个在末法时期的人,如何能够正确地了解如《金刚经》这般的古老经典的含意?”⑤

        此处的争议在于,在未来是否有任何一个人相信如《金刚经》这般阐释佛之身相本质的古老经典,或有任何人对如此的经典产生极大的关注与爱好?为了提出此一争议,须菩提以“喔,世尊,在未来,佛陀殊胜的教法即将被摧毁殆尽的最后五百年之中,将发生什么?”作为问题的起始。

        世尊回答:“喔,须菩提,你不应该问如你刚才所问的问题。”佛陀如是说的意义在于,须菩提不应该抱持不确定的心态,怀疑未来是否有任何人相信如《金刚经》这般的古老经典;而且,如果须菩提从未有此怀疑,他绝不会提出这一问题。

        于是佛陀又说:

        喔,须菩提,在未来,在末法时期的最后五百年,当佛陀殊胜的教法趋于毁灭殆尽之时,将出现伟大的胜者;他们持有戒律,持有美好的品质与智能。

        这些胜者伟大崇高。喔,须菩提,他们不仅仅恭敬地供养承事一位佛,或仅仅从一佛处积聚福德资粮,相反地,他们恭敬地供养承事无数无量、千千万万的诸佛,从无数无量、千千万万诸佛处积聚了福德资粮。在那时,如此伟大的胜者将来到世间。⑥

        《金刚经》记载,喔,须菩提,在未来,当佛陀殊胜的教法趋于毁灭殆尽之时,将出现伟大的胜者。他们将持有无上的戒律;他们将修持无上的禅定而拥有美好的品质;他们将持有无上的智能。

        这些伟大崇高的胜者不仅仅恭敬地供养承事一位佛,或仅仅从一佛处积聚福德资粮,相反地,他们恭敬地供养承事无数无量、千千万万的诸佛,从无数无量、千千万万诸佛处积聚了福德资粮。世尊说,这是我目前能够洞察的事实。

        针对“末法时期的后五百年”,迦摩罗什罗大师的阐释如下:

        此段经文中的“五百”是指一群五百,即如一句著名的话所指:“世尊的教授将持续五五百。”

        就迦摩罗什罗大师的阐释而论,“五五百”意指佛法将在世间延续两千五百年。

        单单是“佛法将在世间留存多久”这个问题,就有来自各种古老经典的不同解释与评注,其中包括佛陀的教授将延续一千年,或两千年,或两千五百年,或五千年。当我们仔细思量这些阐释与评注背后的含意,就会发现其中并无冲突相悖之处。

        不同的阐释互不抵触的原因在于,有些经典把“五五百”解释为:人们将持续修持佛法的长度;其他的经典则解释为:佛教经典实际留存世间的长度;最后还有一些经典则认为是佛法在证悟者之地(landoftherealized,即印度)流传的时间长度。

        在经典之中,关于各种胜者的描述不胜枚举。在证悟者之地印度,有所谓的“赞布洲六胜者”(sixjekapa)及其两位嗣子。

        对于西方人士而言,阅读此段经文,知悉世界主要宗教的创始者在该宗教创立之时,即预言他的宗教将在2500年之后从世间消失,是多么令人瞩目。所有的机构,包括企业、政治团体、家庭,以及个人,皆普遍深信,任何成功运作的事物,其荣景将持续下去。

        然而,佛教哲学却指出,万事万物皆受我们心中铭印的驱使,以及铭印所造成的观感的驱使。而铭印如同树木——树木的种子被播入土中,发出嫩芽,长成树木,开花结果。

        当种子的能量消耗殆尽之时,树木将不可避免地枯朽死亡。既然周围世界及我们自身都是受到心的种子的力量(业力)驱使所形成的观感,那么我们自身与周遭世界,也将如同树木的种子一般发芽茁壮,最后步入无可避免的死亡尽头。

        即使我们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即使我们的公司在市场上所向无敌,我们必须时时谨记万事万物皆有终了之时的道理。为了能够从最清晰透彻的角度经营我们的人生与事业,我们在心理上,必须先行至我们退休的那一天,行至我们死亡的那一天,以及行至我们的公司告终的那一天,然后审视回顾我们的所作所为。它值得吗?它充实而有意义吗?它是我们度过短暂又难得的人生的最佳方式吗?

        在下一个章节中,我们将提供几个审视人生是否充满意义的方法。别担心,事情一定能够两全其美,你既能坐拥财富,又能拥有丰足的心灵。

        你的目标在于:(1)赚取巨额的财富;(2)保持强健的身心,如此才能够享受财富;(3)用日后你将引以为荣的方式善用你的财富。善用金钱的最佳方式,往往也是经营公司、经营家庭,以及经营人生的最佳方式。

        译注

        ①《金刚经》最后的偈语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宣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是空幻不实的,故世人不应对世界有所执着。

        ②色、受、想、行、识五蕴,即类聚一切有为法的5种类别。

        ③原偈颂为:“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④masterkamalashila,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之瑜珈中观派创始人寂护之弟子,于公元8世纪,应聘入藏从事译经,宣扬中观思想。

        ⑤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当和尚遇到钻石: 一位佛学博士叱咤商界的密码,小说《当和尚遇到钻石: 一位佛学博士叱咤商界的密码》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当和尚遇到钻石: 一位佛学博士叱咤商界的密码 第36节 死亡冥想(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