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跨越: 柯达在中国TXT下载>>跨越: 柯达在中国>> 到罗切斯特去!(1)TXT下载

    跨越: 柯达在中国: 到罗切斯特去!(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陈和强作为柯达中国的精英被调往罗切斯特总部工作。这样的任命意味着一个经理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也是柯达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告诉人们,自己本地化的策略有多大的决心。

        “嗨,陈和强要去罗切斯特工作了!”

        “真的?他为什么这么幸运?”

        这样的对话在2003年的柯达中国内部不断传播开来。

        2003年春天,南中国春回大地。木棉花开了,这早春中绽开的南国花蕊,在阳光下舒展着宽大鲜艳的花瓣,挺立在高高的乔木枝头,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明媚。

        陈和强在这一段时间来回频繁穿梭于厦门和汕头之间。他是柯达中国厦门分公司综合服务厂的厂长,个子不高,却壮壮实实的,一副大眼镜架在鼻梁上,镜片后闪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说起话来有男中音的沉厚。如果有一个什么问题要讨论,他一定很快会显露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挥舞着手,自有一番男子汉的派头。

        到海沧厂上班的大巴,从跨越海峡的厦门海沧大桥穿过。广阔

        的海沧工业园就在眼前,巨大的草坪,标志有“kodak”的崭新

        工厂……

        凝望着车窗外这些万分熟悉的场景,陈和强却有些淡淡的伤感,因为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告别这一切,踏上去柯达总部—美国罗切斯特的旅程,一去就是3年。在罗切斯特,有新的职位等着他,这完全不同于柯达中国为了培养本土经理人常常送经理人到罗切斯特总部的培训计划,而是要他在更为国际化的团队中担当责任。作为一个柯达人,他是在“朝圣”;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是在显示本土经理人在这家跨国公司的成功。

        全家人都要远赴罗切斯特,迎接新的美国生活。对于员工的跨国工作,柯达有着极为人性化的制度。“98协议”之后柯达外派来到中国长期工作的外籍员工,家属都可以随同前往,费用完全由公司支付。1999年,陈和强被送到柯达澳大利亚培训一年,也是这样。一家三口远赴澳洲,这是一个中国家庭第一次在异国生活,面对的问题林林总总,却全是细节。公司安排好了一切,陈和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奔跑的汽车,飞速闪过的场景,让陈和强不禁沉浸在某种思绪之中。

        人生真是极为奇妙。如果时间的指针再往前拨动5年,甚至再往前拨动一些,那时身在汕头公元感光材料厂的他,不仅无法想像今天的人生际遇,而且一定会将此作为天方夜谭。

        当时,公元厂已经陷入破产的边缘。20世纪80年代末轰轰烈烈引进的富士彩色胶卷生产线,静静地躺在庞大的车间里,工厂空荡荡的,试运行时激动人心的口号、沸腾的人声……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套当年引进时被称为中国感光业最先进的设备,不再有人开动,因为,它不开动比开动更好。这个工厂在沉重的债务中挣扎,已经无法再支撑任何投入了。哎,失败了!几乎所有公元厂的人在心底都默认了现实,只是没有吐出这个词,但陈和强他们心有不甘。

        在那个时候,29岁的陈和强被提拔为公元彩色厂的副厂长,但责任却是负责对已经停工的富士彩色生产线进行维护。

        而后便是宿命般的“中国感光全行业合资谈判”…… 一个人的生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但这家跨国公司要想让一个拥有公元、富士传统的本土经理人,成为流淌柯达血液的人物,还有太多的冲突和磨合。

        “young chen,要记住,你们这批人是要做大事的。”5年了,在陈和强的心中,当年叶莺这一句话时常会响起。

        从澳大利亚回到汕头后不久,陈和强被从汕头调入柯达厦门综合服务厂,接任一位在柯达已经工作30年之久的外籍经理,陈和强决心推动kos,一展自己的抱负。

        柯达厦门有4个大的部门:物流部、综合服务厂、整理厂、感光厂。综合服务厂是一个除了生产之外,几乎无所不包的部门,不仅要负责整个柯达厦门公司的水、电、气、冷、热等基础供应,还要涉及电梯、房屋、门、窗、路灯、绿地、道路等的现场维护,甚至包括餐厅供应、邮件收发、仓库管理、保安工作……跨度相当大,工作千头万绪,稍有失误,就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日常工作。

        陈和强获得了一个新的机会,当时整个供应工程都由他负责,操作资金量在1.5亿左右。当时,总经理华立夫问陈和强有什么想法,这个很冲的家伙回答说,要把全面管理、生产性的观念带进来。柯达中国的管理层也就是要看他在脱离汕头厂那个相当熟悉的环境后,到底能不能再担负一个经理人的重任。看着眼前这个自信的中国人,华立夫想,一些外籍经理说这个家伙的自信让美国人都觉得过头的传闻,似乎是真的。

        这个很冲的家伙果然迫不及待地开始推动kos。当时,外籍经理还没有马上撤离。华立夫当时有些担心,一个工厂有两种方法,这会影响生产的稳定。但是他看到陈和强定了一个调子:先稳定再改进,开始以kos培训手下的员工,争取共识。尽管,这引发了一些观念的冲突,柯达一些人不能接受陈和强的一些提法,但华立夫还是发现陈和强的提法与别人不同,有新的内容。他开始支持陈和强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陈和强果然和他的团队把tpm(全员维护)前期的东西做出来了,有几个参数比较过硬—一个是维修成本,一个是故障频率,都大大降低,这是他们共同期待的东西。

        陈和强曾在一次私下谈话中说:华立夫打开了一扇门,让他冲过去。一冲就不可阻挡。不是他不可阻挡,而是下面的团队不可阻挡。每天都有创造性,点点滴滴的贡献就有200万美元的节省。</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跨越: 柯达在中国,小说《跨越: 柯达在中国》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跨越: 柯达在中国 到罗切斯特去!(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