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收到信的加西亚TXT下载>>收到信的加西亚>> 马化腾:找准市场感觉的IT人TXT下载

    收到信的加西亚: 马化腾:找准市场感觉的IT人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也许大多数人对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公司还比较陌生,但说到围着红领巾的“小企鹅qq”,多数网民都会觉得亲切。截至2002年底,腾讯的“qq”注册用户达到1.6亿,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腾讯也不仅成为亚洲第一大即时通讯公司,还仅次于微软、“icq”美国即时通讯软件公司居世界第三。“小企鹅qq”的“父亲”马化腾,也凭着这个小小的即时通讯软件在4年间销售过亿元,撰写了深圳版的硅谷传奇。

        不堪负担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qq”差点被卖掉

        在成立腾讯公司以前,马化腾只是深圳一家电讯公司的程序员,做寻呼软件开发,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除了工作,这个不爱说话的年轻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他曾说过:“只有在网上我才会兴奋。”1996年的深圳,真正了解互联网的人还不多,他是最早的一批网虫之一。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甚至成了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他却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能卖出钱来。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腾讯,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他找到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拥有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国际数据集团)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2 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时至今日,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规避跨行业风险

        2000年6月,腾讯开始赢利,并且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保持了业绩的稳定增长,现在年收入已经过亿元。马化腾说,目前腾迅平均每月大概有5 000~6 000人左右的账号注册,来自各种渠道的收费用户约1 000万左右,马化腾对继续保持公司的活跃成长显得信心十足。

        在互联网这片江湖上,马化腾的“封喉之剑”就是“小企鹅qq”。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2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在“三五月”热点便会轮流转的网络界,腾迅5年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工作,是国内惟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比如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qq”族产品开发,马化腾坦言:“最初腾讯也想自己做,但是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从主体业务中分离出去,以授权形式外包出去。这样虽然要损失掉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qq”系统的完善上。而且,我们对玩具行业不熟悉,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规避掉跨行业的风险。”

        2001年底,腾讯授权广州东利行公司生产、经营“qq”族产品,东利行qgen专卖店在全国已经开设了近300家。虽然直接利润有些损失,但qgen为腾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遍布各大中城市的qgen为腾讯省下了大量的广告费用。

        马说还有许多娱乐公司、出版社找上门来谈合作,计划都很宏大,也很吸引人,但他觉得超越了腾讯的能力范围,都拒绝掉了。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腾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仗剑独行通讯市场数年后的今日,马化腾觉得自己遇到了最强的竞争对手——微软的msn。2001年10月,微软耗资5亿美元研发,3亿美元市场推广费,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步上市“msn8”。对这个超级杀手,有人预言,msn携领先的技术与服务、强大的功能、雄厚的资金、创新性的商务模式和本土化战略进入中国之时,就是“qq”悲剧性命运的开始。

        丁飞洋

        点评:

        ●●●●●●●●有感于马化腾的“三问”

        有人把“qq”的胜利归结于“说不清楚的原因”。其实不然。据说,马化腾在经营中总是小心翼翼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

        “三问”准确地揭示了马化腾的经营哲学理念。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竞争对手多半对商务、对利润、对资本感兴趣,却不一定能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而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固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出奇的平静,出奇的淡然。和传统行业比如张瑞敏的海尔家电不同的是,马化腾开发的产品最大受益者首先是自己,自己使用的方便。如果自己不做,用竞争对手的产品,自己和用户都有诸多不便,大家会损失乐趣、时间、金钱等等。用户所损失的,恰是马化腾苦苦追求的,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拥戴。这种为客户所急、所想的认识和不断追问,是马化腾成功的秘密之一。

        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在腾讯从寻呼解决方案转向即时通信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的时候,这一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99下半年,腾讯在网络寻呼系统市场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银”,然而也面临着重大选择:一方面寻呼行业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腾讯的“qq”用户数达到了100万,而且还在迅猛增长。早先,“qq”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马化腾们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他对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

        (世纪联融企业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刘立喜)</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收到信的加西亚,小说《收到信的加西亚》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收到信的加西亚 马化腾:找准市场感觉的IT人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