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一生只做一件事TXT下载>>一生只做一件事>> 给信息把脉?TXT下载

    一生只做一件事: 给信息把脉?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4给信息把脉  谁最先把握住了信息,就意味着谁最先获取了胜利的法宝。  ——比尔·盖茨     1987年,由于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个人电脑得到了飞速发展,微软的“视窗”1.0已明显滞后于市场。  由于os/2推出的前景不妙,加上“视窗”1.0版本在市场上正走下坡路,有不少人认为“视窗”已经死定了。精明的比尔·盖茨却在这样对自己十分不利的信息中,发现了对自己十分有利的商机。  他在微软正带领他的伙伴们进行着“视窗”新版本设计工作。这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视窗将成为os/2的附属品,整个行业都明白ibm并非真正支持“视窗”,pm才是他们的战略王牌。微软希望软件开发商为“视窗”开发应用软件。因为没有应用软件,再好的系统软件也是空谈。但这些软件开发商都对“视窗”缺乏信心,他们对ibm的下一步行动持观望态度。  在这关键的时刻,微软的高层之间出现了分歧。鲍尔默建议微软的excel为ibm的pm而做改动,但总裁谢利反对这种投敌行为,他当然明白一旦pm取得主导地位,若excel不迎合它,将会被竞争对手击个粉碎。谢利坚持这一原则:视窗第一,pm第二。这正符合比尔·盖茨的思路。1987年10月6日,“视窗”2.0版正式推出。看来微软内部坚持与ibm分庭抗争的力量还是占了上风。尽管如此,微软与ibm的软件大战最终裁决权并不在他们自己手上,而取决于市场。一般来说,好的软件更易受到欢迎,但并不绝对。这涉及市场结构、消费者心态乃至营销体制等种种原因。  os/2单纯从技术指标而言,绝不逊于“视窗”3.0,但其后来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却远逊于“视窗”3.0,就是非产品质量因素造成的结果。  明察秋毫的盖茨早已洞悉个中奥妙,也可以说,是他一手导演了这场“战争”。  就电脑产品而言,ibm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是硬件,而不是软件。在硬件市场上,ibm除了有苹果公司这个强仇大敌外,还有康柏公司,它们都是微软公司赖以对付ibm公司的潜在盟军。  到1987年,康柏的个人电脑市场所占份额由16.5%升至22.3%,而ibm则由44.3%下降至39.2%,两者已从昔日小矮人和巨人的差别变成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此时的康柏早已不满ibm动辄发号施令的霸道作风,早就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了。恰好微软的“视窗”与ibm的pm正在剑拔弩张,这使康柏看到了一个联手抗敌的机会。于是,微软“视窗”新版本一出现,康柏便联络一些硬件商,宣称将在其所售机型中捆绑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此外,ibm的pm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很不理想,也让众多软件开发商深感失望。  微软软件公司的总裁说:“所有人都意识到个人电脑的未来就是图形用户界面。他们一直想拥有用户界面,这下,ibm总算答应给他们了,但ibm给他们的不过是一个图形卡,而我们给他们的是一个图形的天空,由众多软件围绕的天空。”  在1987年电脑界只有一个问题,到底将自己的产品建立在哪一种标准之下,是视窗还是pm?  阵营很快一分为二:微软的软件对手们理所当然地反对,“视窗”一统江湖的企图,于是,像莲花、阿森塔特这样的大软件公司投向了ibm的怀抱。  相反,以康柏为代表的生产桌上型个人电脑的厂家,乃是ibm的天然对头,当然不愿依附在ibm旗下。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在微软一边。  看起来双方的阵营旗鼓相当,但盖茨明白,这样的结果离取胜还十分遥远。因为系统软件可以帮助电脑更好地完成工作,但其本身不能工作,必须有更多的应用软件进入“视窗”才行。当然,比尔·盖茨心中笃定,决定这场战争胜利的,将是另一股力量——电脑消费者。消费者的力量一时显示不出来,但那只是迟早的事。  既然那些软件大户不肯帮助微软,盖茨只有一方面催促微软自行开发支持软件,一方面尽量寻找那些较小的合作者。它们目前最大的是生存而不是立旗号,所以,比较愿意傍着微软公司这棵大树。  1988年初,os/2正式面世。ibm断言它两年内将会取代dos。  盖茨也这么说:“在10年内,数以百万的程序员和使用者将熟悉这个系统。”但只有他自己才明白这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os/2一上市,便受到市场阻击:首先,os/2每份拷贝325美元的定价,比ms-dos高出两倍,尚不包括为使用这套软件而必须付出的至少2 000美元以上的硬件升级费用。对大量使用电脑的公司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数以百万美元。即便决定采用os/2,暂时也没有足够的应用软件可用。除非os/2真的将dos逐出,软件开发商便只有死心塌地的为它开发软件。但现在dos已根深叶茂,岂能那么容易被击倒,到os/2问世时,已有超过200万台电脑在使用ms-dos。即使盖茨愿意放弃,广大用户也不愿意放弃。人们有什么理由放弃一直用得好好的东西,而花钱去买一个并不比这更好的东西呢?  软件开发商也不得不看用户的脸色,一看风向不对,就不愿把自己绑在ibm的战车上了。  至1989年,响应os/2者已寥寥无几。当别人都对0s/2失去信心时,只有比尔·盖茨在唱反调,他还是表示看好0s/2。他大概是觉得未交锋便已获胜,有点意犹未尽。  但不管如何掩饰,微软与ibm的os/2分手的时刻是越来越近了;业界的谣言四起,说什么微软和ibm两家公司已有了严重的分歧等。但是,谣言有时也能反应部分真相,因为微软公司与ibm的裂痕确实在慢慢扩大。  此时,ibm的比尔·劳思已离任,接替他的是吉米·卡拉维罗。此人没有从事个人电脑的经验,但比劳思更懂技术,也更聪明,而且干劲十足。  卡拉维罗认为是盖茨误导了劳思,使劳思做出了关于0s/2的错误决定。这点盖茨不能承认,因为他曾反复告诫过劳思,但他的正确意见不被采纳。  随着卡拉维罗的上任,双方的信任关系已荡然无存。不过,紧密合作的戏仍要继续演给观众看。在1989年11月的展示会上,盖茨与卡拉维罗还向30名软件供应商声称,ibm与微软在对os/2的态度上有强烈的共识,卡拉维罗也对“视窗”做了半心半意的夸奖。但双方都心中有数,不认为这些表面功夫是真实的,双方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盖茨进一步充实了开发“视窗”的力量,他打算尽快开发出“视窗”3.0,以抢占市场,同时减少了开发os/2项目的人员。他已不在乎这将进一步激怒ibm了。至少,现在是ibm更需要微软,而不是微软更需要ibm。  况且,“视窗”已有了两个版本,投入了6年的开发时间,上百万个工作日,一旦成为os/2的牺牲品,一切就将成为泡影。盖茨岂会干这样的傻事?  比尔·盖茨之所以不惜冒着与ibm全面破裂的危险,是因为他心中早已笃定,未来的赢家将是他——比尔·盖茨,而不是ibm。盖茨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将取胜的基础建立在用户身上,而不完全依赖产品本身。这好比在两大政治实体的决战中,将取胜的根基建立在争取民心上而不过分依赖军队一样。“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在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适用。可以这么说,是全球的电脑迷帮助比尔·盖茨取得了胜利。  点滴智慧:聪明的人都知道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谁就获取了取胜的筹码。所以,谁能把住信息的脉搏,谁就是赢家。

        5让知识生钱  知识是成就霸业的资本。  ——比尔·盖茨     当今世界,你如果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知识,就很难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翻开比尔·盖茨的发展史,你就不难发现这位世界头号富翁,既没有高大的厂房,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  他就是依靠着软盘和软盘中的知识,在短短的20年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公司拥有资产46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比尔·盖茨连续4年成为世界首富。不但成为世界上的巨富,而且在东南亚掀起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  微软的成功,表明了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90%以上,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ibm等信息产业企业,其生产总值已经超过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企业,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型产业。  如果说比尔·盖茨在软件世界里是一个天才,那么他在挖掘知识的领域里更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知识经济的理论家推崇比尔·盖茨为知识时代的英雄,并以此强调,与昔日的资金、劳动推动经济的模式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但是,知识的创新只是使比尔·盖茨成为英雄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离开了风险投资的物质支持体系,微软和盖茨的成功将无从谈起。  在信息产业界,比尔·盖茨并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他的商业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比尔·盖茨经营手法之凶悍与霸道,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  点滴智慧:能够使微软得以崛起并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的,有赖于比尔·盖茨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使微软在软件领域日臻成熟起来,从而占领市场更大份额,并逐渐巩固他的霸业。</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一生只做一件事,小说《一生只做一件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一生只做一件事 给信息把脉?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