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帝国的回忆TXT下载>>帝国的回忆>>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TXT下载

    帝国的回忆: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896年8月29日

        题记: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美获得国宾礼遇,卢杰将军亲自登上“圣路易斯”号邮轮迎接,纽约港欢迎的市民涌动如潮,港湾内百舰齐鸣向清国政治家致敬,据说美国总统将亲自出面接待,而李由美国骑警队护送,已由炮台公园移往华尔道夫饭店。

        清国铁腕人物、美利坚合众国的贵宾李鸿章昨日下午2时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他的头衔除大清国直隶总督外,还有“清国总理大臣”、“外务大臣”、“北洋大臣”、钦封一品正堂等。他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这次他是作为大清国特命全权公使结束访俄使命后正式访问美国的。他在码头受到了美国政府代表的贵宾式接待,这不仅表明了他个人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同时也表明了大清帝国的伟大。

        盛夏时节,李率领的清国外交使团从美洲航运公司码头出发,由骑警队开道护卫,从西街尽头穿过炮台公园到百老汇大街,再从第四街进入华盛顿广场,然后沿第五大道到达他访问期间下榻的华尔道夫饭店。整个护卫过程由卢杰将军指挥。

        昨晚,李在吃了燕窝、鱼翅、烤鸡、炒饭并饮了少量的酒后,早早就歇息了。今天上午10点半至12点钟,美国总统克利夫兰①将在西57街2号前国务卿惠特尼的寓所接见他,届时出席的还有美国驻法公使伊思特斯、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约翰·g.卡莱尔、卢杰将军及其他要人。

        正式的欢迎晚宴将于今晚在华尔道夫饭店举行,由美国前国务卿约翰· yu)①和秘书、美国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卢杰将军一行立即被带到中部甲板的贵宾舱。移民局局长卡布雷斯等,包括一些报纸记者也登上了“圣路易斯”号。除此之外无人得到上船许可。

        “圣路易斯”号的乘客们聚集在甲板上,从他们衣着料子的昂贵质地就看出他们是些上流人士,其复杂的服饰与纽约人所熟悉的唐人街里的华人截然不同。这种区别使人容易产生好奇心,据说在清国不同花纹的衣服代表不同的官阶,这是个值得弄清的问题。

        尊贵的清国客人们赞叹美国海军的精彩表演,也谈论到他们所见到的民众兴高采烈的喧闹场面。汽笛与礼炮竞相鸣放,仿佛除此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变得不复存在了。清国贵宾们与“圣路易斯”号上其他一些乘客混杂在一起,放眼望去,很像是一个手工艺品的万国博览会。“圣路易斯”号是一座流动的城市,当它接受防疫检查时,这座城市好像睡着了一般沉静。

        卢杰将军代表总统欢迎李鸿章

        卢杰将军在“圣路易斯”号邮轮贵宾舱对李总督的正式欢迎仪式非常简单,这恰与公众给这位贵宾喧闹的迎接形成鲜明对比,也许这更适合他清国人的气质。

        李总督并未看到港口里热闹欢腾的场面,因为当“圣路易斯”号进港时他仍待在船舱里,以致当欢迎队伍已到达贵宾舱时,他还在那里。前来迎接的美国政府代表不得不等了几分钟。有人把美国人准备求见的话传给了总督阁下。两位总督随员走进了贵宾舱,其中一人对卢杰将军宣布,总督阁下随后就到。卢杰将军上前一步准备迎接,而其他陪同人员则向后退至两侧。

        李鸿章在一位随从的搀扶下来到欢迎地点。他那六英尺高的身材由于上背有些佝偻而明显变矮。的确,他毕竟是一位74岁的老人了。他与照片上人们熟知的李鸿章十分相像。

        当他走近卢杰将军时,摆脱了随从的搀扶,把手伸得老远与将军握手,与美国的做派很相像。然后,他瞟了卢杰旁边的各位一眼。这时,大清国驻美公使忙低头鞠躬。

        我带您访问这个自由的国家

        总督的随侍人员簇拥在他周围。卢杰将军盯着这位老人的面容说:“我受美国总统的派遣,来此迎接阁下到来,并带您访问这个自由的国家。欢迎你的来访。”

        担任译员的罗丰禄重复着欢迎的话语,李鸿章鞠了鞠躬表示感谢。卢杰将军将在场的美方人员一一介绍给李总督,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威尔逊将军、亚历山大·库克将军等等。有人建议总督到甲板上走走,并看看港口的景色,但总督表示愿坐坐,于是他便被引到一个有软垫的高背椅旁。

        卢杰将军坐他的左边,他的一个儿子李经方子爵坐在右边,秘书则站在大家前面做翻译。周围还有总督的一些随员,如秘书李清守、苏格兰医生艾温博士和改成洋名的清国医生乔治·马克博士。其余人员则留在舱房内参加招待会,如秘书于仕梅、六位随从、两位书记员、一个卫士和十二个仆人。

        著名的黄马褂

        卢杰将军与李总督通过翻译在作寒暄的时间,是仔细研究总督外表服饰的绝好时机。李穿着著名的黄马褂,这种马褂有点像披肩,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用途。马褂里面是深蓝色的织锦软绸外套,再里面穿着深红色的袍服,上面凹印着许多暗花的纹饰。他穿了一双白色厚底靴,把人的个子垫高了许多,戴的帽子是现已不再时兴的满清官帽,从上到下往里收束,露出刮得光亮的头皮,只剩下黑色的一小片,帽子后面垂吊着用丝带束编至膝的长辫。帽檐是黑色的,帽冠镶着金边,用灯芯绒制做的软织物从顶戴内向外披散出来。顶戴的正中有一个宝石纽扣,顶戴上还斜插了一根三眼花翎,在他的右手小指上戴了一颗光彩耀眼的钻戒。

        其他成员由于官阶不同,他们服饰的花色也不同,穿戴各异。有的人顶戴上斜插一眼花翎,有的插花翎,而有的什么也没插。

        面容慈祥的总督

        李总督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看得出来,他过着悠闲和舒适的生活。

        总督对正在举行的水上表演仿佛视而不见,他甚至没通过舷窗向外看一看,一举一动都是那样怡然自得,使旁边的人习惯于服从,而他本人又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人士。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不使对方感到紧张。

        宾主之间的谈话在漫不经心地进行,“圣路易斯”号邮轮拉响气笛,慢慢驶进港口。谈话主要以总督发问的方式进行,他提问的方式是如此的随意,使人容易忘记他的身份和声誉,就像是老熟人之间的聊天,而不是这个特殊人物在提问。他的问题在舱房内不时激起一阵温文尔雅的欢笑,交谈的气氛平静、融洽。

        急切地想见美国总统

        李总督打开了话匣儿,说他很遗憾在此停留时间太短,然后问美国总统是否在纽约。当被告知总统将到纽约来时,他对此显得很焦虑,希望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总统。卢杰通过译员向他解释,说确切的接见时间将在下午告诉他。

        李突然转变话题说:“法国人试图劝我经马赛和苏伊士运河回国,但我回绝了。我告诉他们,我想访问美国。”卢杰将军则妙语作答,比喻此次访问就像是一个国际大家庭里的大哥哥探望远方的弟弟。这时,欢迎的礼炮从威廉堡开始鸣响。他询问外面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在用隆重的礼仪欢迎他时,他很高兴。李不停地吸雪茄,是美国雪茄。他用一种向上弯曲的烟管来吸,当一支吸完时,仆人又点燃另一支递给他。

        李总督在清国时就认识威尔逊将军,是在清、美之间举行公务会谈时认识的。他说他想见威尔逊时,有人去叫,威尔逊便出来与李总督通过译员交谈了几分钟。

        与迎接者简单聊天

        总督转向卢杰将军说,他看见船上来了许多将军。他便被告知,这些人中有很多都已退役了。于是,他问卢杰将军是否为现役将军,将军回答说是,并回答了总督提出的许多问题,诸如他的办公室和管辖范围等。

        总督突然问威尔逊将军:“你在美国很富有吗?”

        担任清国公使馆秘书并协助安排接待的杜威先生向美方解释道:“这在清国是个很礼貌的问题。”

        威尔逊将军显得有些困惑不解。这时,有人帮他回答道:“他很富有。”总督又很快转向卢杰将军:“你呢?”将军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并回答说他不富有。

        “为什么呢?”总督又发问,“退役将军反而比现役的将军富有?”

        这个问题算逃过去了。总督接着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他问卢杰将军:“你多大岁数了?”“这在清国仍被视为礼貌问题,表明对此人真产生了兴趣。”在清国待了七年并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诺克赫尔先生解释道。

        卢杰将军回答说:“我已六十多岁了。”并解释道,美人有一定的服役年限。

        总督也问了威尔逊将军和其他将军的年龄,并说他们都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有人说这缘于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卢杰将军说李总督看起来也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时,总督很高兴地笑了。

        威尔逊将军随后对翻译说:“请告诉他,我们的报纸全文刊登了他与法国总统共同接受采访的情况,我们都很欣赏他的幽默。”总督听见后,很平静地说:“这不算什么,可惜这里没有记者。”

        李鸿章认人有一招,他与威尔逊将军已多年未曾谋面,可他一下子就能认出他来。总督说:“上次我见你时,你的胡须还是黑的,现在已灰白了,你怎么样了?”

        将军说:“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

        “嗯,是呀。”总督说。

        总督又问起约翰·)唱的清国情歌很有趣味,他被喻为天才,他曾在年轻女士的相册里写过英文诗。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肯斯学院留学,据说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书记官黄晨与博平合唱了一首歌。而马克博士则在哈威尔的协助下表演了一个魔术,丹尼尔参议员对马克的聪明才智大加称赞。

        李总督在酒吧沙龙呆得不长,在他面前表演喜剧好像有不尊之感。但他表示愿听《双胞姊妹阿波特之歌》,事实证明这首歌的确令总督开心,以至于他要求歌手隔日再唱一次。歌手第二天到他的舱房内为他再唱了一次。他在歌手的相册里用中文写上“为美国著名的年轻歌手签名留念,李鸿章”,以作回报。另一位成为总督好奇对象的名叫特斯蒂。他说:“我先向总督表示敬意,然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挣多少,原先挣多少。波士顿的科·阿尔伯特与我在一起,他问他一年能造多少辆自行车,能卖掉多少,有多少利润可赚。”

        尽管李对交谈者的年龄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向女士们问过这些问题。他被公认是一位和蔼可亲并受人欢迎的人物。

        唐人街张灯结彩欢迎李总督

        唐人街就像清国人过年一样热闹,而这次的盛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节日。连城里的白人们都蜂拥而至,跑来观看清国人怎样欢庆节日。清、美两国国旗交相辉映,庙宇也点缀得分外迷人。

        昨晚的唐人街灯火通明,整个街区都向当地白人展示清国人怎样在特殊节日里装扮寓所来迎接贵客。勿街、包厘街和道也街并不是在每个华人新年和其他清国节日都像今天这样张灯结彩。往日这里晦暗、僻静,很少有人闲情逸致地在这里溜达。而昨晚经过此地的过路人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充满生机、充满光明和装饰一新的街道就是昔日的唐人街。

        沿街窗户和过街横幅上飘动着清、美两国国旗,街上挤满了白人,一个紧挨一个,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在勿街也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开始是两帮小痞子在边道上互相推搡,随后在马路上大打出手。他们周围立即围成了一个圈,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帮小偷在滋事,他们好趁人们围观时偷摸钱包。

        挂出来的灯笼有些非常漂亮,特别是挂在勿街“鸿运兴(译音,quong yuenshing)公司”店铺门口的两个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直径有一英尺,顶端开口,中间大,底部小,在细龙骨外绷了一层精美的白丝绸,绸缎上还绘有鲜花、清国图案和汉字,美妙绝伦。

        有一串古钟造型的清式宫灯横跨街头,据说也是用丝织品制成,它透射出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之光。在勿街街尾还悬挂出了一条用彩色纱线纺织成的大船,从船身的龙骨垂坠着许多流苏。这艘大船也跨过了街道,在另两条街上也有同样的两艘大船。一些华人说,这些大船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说,悬挂吉祥船是为了祝福李总督平安横渡大洋。最为独特的是在一家商店内,美国国旗和清国的绿龙黄底旗交相辉映,变幻出各种美丽的线条。

        华人商会会馆也悬挂出了清、美两国国旗,在它三楼正面用汉字写着“中华公所”,表明中华民族的代表驻在此地。而庙宇和寺院的前面也灯火通明,彩旗飞舞。有两个僧侣想出了卖寺院平安符(josssticks)的主意,摆了几大袋并高声叫卖:“这是欢迎李鸿章的寺院平安符,赶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他们向好些过路的白人兜售了不少这一类的平安符。

        当地华人也表现出他们对侨居国的极大热爱,展现了浓厚的美国色彩。只要有清国国旗的地方,不管他们是三角形的,还是四边形的,还是细长形的,都会同时有美国国旗。在勿街的一座高楼,据说被一位华人包租了,他在每一扇窗户都挂出了星条旗,而且每间屋子都亮着灯。这里悬挂的美国国旗比清国国旗多三倍。

        有很多住在纽约其他城区的华人洗衣工昨晚也来到唐人街,他们好像想给美国人一个展示清国人怎样布置和装饰街景的机会,想让这些白人欣赏他们的杰作。街上所有的华人商店当晚都开放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帝国的回忆,小说《帝国的回忆》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帝国的回忆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