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经济管理>>经济思维TXT下载>>经济思维>>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3)TXT下载

    经济思维: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3)

        货币中性

        可能读者已经注意到,我们的讨论似乎一直(有意或无意)撇开了货币。因为在我们的模型中,货币始终只是一个度量尺度,没有影响到真实经济。人们对真实货币的需求,无非是在储蓄和消费之间配置,也就是说,人们不会把货币攥在手中不花——它要么被拿去买了债券,要么被拿去买了消费品,或者说,货币仅仅是一个流通的媒介,本身没有被我们当作一项资产予以储备。既然如此,货币就不会影响到真实经济,货币对经济的唯一影响就在于价格。

        上述观点,也正是古典学者的货币数量论的观点,或者叫做“货币中性”观点。“中性”这个词,强调了货币与实体经济无关。

        但不少经济学家都并不认同货币中性观点,而是认为货币变动会影响实体经济。为什么?

        货币支出如何影响实体经济

        在我们前面对产品市场、信贷市场以及货币总需求的分析中,一直忽略货币变动的分配效应。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学中,一直是忽略分配效应的。但奥地利学派却认为货币变动存在的分配效应恰恰是影响经济实体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影响通常是不好的影响。

        如何理解这一点呢?每一次增加货币供给,伴随着通货膨胀的都是部分人受损,部分人受益;央行的金融交易,不外是对某些特定对象的补贴。因此货币不可能是中立的。从政府的层面来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在信贷市场上促进利率的下降,等同于对生产者的利率补贴。利率补贴之下,原本无利可图的行业,突然变得有利可图。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促进了生产。但是奥地利学派却批评说,刺激的常常是错误的投资。的确有这样的例子,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通货膨胀,不管有意无意都实现了变相补贴国有企业的效果,社会的资源被用于补贴无效率的国有企业,不知道算不算错误的投资。市场化改革以来,各地gdp竞争,无一不是形成高能源、高污染、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格局。货币政策进一步降低利率,便又是各地大搞高尔夫球场、豪华酒店、建设圈地,至于房地产中介更是遍地开花。

        一种对忽略分配效应进行辩护的观点认为,若每次货币变动并非针对某一些特定的个体,则一个个体在此次变动中受损,在下次变动中可能受益,长期来看损益抵消,分配效应就可以忽略。但现实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即使损益数字相等,但实际上这使得人们的努力面临着某种新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税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与人们的努力无关,因此会损害人们的努力动机,就跟产权保护界定存在不确定性一样。

        货币支出影响实体经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交易合约的安排。现实中的很多交易合同、规章制度,都是按照名义价格来签署的。当货币供给量带来价格水平变化时,交易却仍在按照名义价格进行,从而一样扭曲了市场中的真实价格,带来了资源的错误配置。这样的例子很多,读者随便考察一些交易合同和政策规章就可以发现。比如,我国企业的工资是企业完全自主决定的,因此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相对及时的反应。但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则是国家管制的,通货膨胀一两年过去了而名义工资却没有任何变化,其实相当于这些人的真实工资下降了。

        货币支出影响实体经济的另一个原因是,央行在通过金融市场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时候,改变了金融机构的中介成本。这个成本必然影响到各个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套利与生产活动。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近年来一些行为宏观经济学家所主张的:人性贪婪,而且充满非理性的“动物精神”。关于动物精神的介绍及其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请读者参考本书第4章“市场失灵”一节的最后部分。

        总之,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天灾和。自然界的冲击导致生产不断受到打击、挫败,令经济动荡。但人为的政策原因,是更严重的一个因素。错误的政策可以令经济一蹶不振,长期衰退。一般地说,自然灾害的影响往往只是短暂的几个月、一年,而错误政策的影响却常常延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虽然很多教科书讲授经济波动的时候都在刻画投资与波动的周期性,但我们只有从货币和金融体系、有关政策甚至人性之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到波动的根源。

        凯恩斯主义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论述货币与金融体系,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对经济才能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存在根本的谬误。

        凯恩斯首先在经济中加入了一个货币市场,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可以交易的财货。这在财富货币的情形下应该没错,在信用符号货币的经济中是否可行,就有了争议。请读者自鉴。基于这个货币市场,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求决定了利率,货币的供给增加(下降)会导致利率的下跌(上升)。这一认识与我们前面的介绍有根本的分歧: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一直坚持利率是信贷市场决定的!

        经济萧条一般以持续的价格下跌为特征,为什么会这样呢?凯恩斯解释这一现象的思路是引入资产性货币需求。在我们前面的介绍中,一直坚持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是为了购买消费品,并非为了持有货币而持有货币,货币也不会进入消费或者金融资产组合。而资产性货币需求说的恰恰就是为了持有货币而持有货币,因为货币本身就是财富,或者货币应该是金融资产中的一部分财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经济思维,小说《经济思维》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经济思维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